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3.91
折扣购买: 满庭风华(中)/千年海曙
ISBN: 9787552630855
文章越来越重要,著名的明代八股文就是一种格式规 定非常严格的文章。 基于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识,我们有理由认 为:中国人的状元情结本质上是对于通过公平竞争取 得成功的一种推崇,状元就是这样的成功者,原因有 两点: 第一,科举制度之前的世卿世禄、察举制、九品 中正制,选拔人才都强调出身,而人们的出身是难以 选择的,所以,这是极度不公平的。反过来说,科举 制度的公平就在于考生不再受出身等外在因素的制约 。 第二,就科举制度自身的发展来看,总体的趋势 就是程序越来越公平。比如唐代科举因为草创,还有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试卷不糊名,改卷子的人知道自 己改的是谁的卷子,于是,考试成绩就不是选拔的唯 一标准,主考官还要参考考生的社会名望,有时甚至 达到荒唐的地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 牧考试那一年,考试之前,前五名就已经定了下来。 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大量的寒门子弟因为科举制度 而进入本来难以进入的仕途,所以,唐代科举的进步 性是不言而喻的。宋代科举不但糊名,而且誊录,由 专人把考生的卷子抄一份,防止考生用笔迹等卷面形 式作弊。清代甚至还会把批阅过的卷子返还考生,便 于落榜考生申诉。而且,中国古代对于科举舞弊一向 保持高压态势,涉案人员一经查实,轻则流放、充军 ,重则处以极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雍正十一年 (1733),河南学政俞鸿图泄露考题事件,事实上泄露 考题的是俞鸿图的小妾,俞鸿图本人并不知情,但是 ,还是被处以斩立决。 正因为如此,科举是中国古代相对而言最公平的 人才选拔制度,通过科举,大量寒窗苦读的平民子弟 能够有机会最大限度地依靠自己的才华进入仕途。所 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本质上就是一种推崇公平竞争 的情结,其中包含着值得弘扬的正能量。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