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空间诗学
ISBN: 9787519207724
加斯东·巴什拉(Bachelard Gaston)(1884~1962),法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新认识论奠基人、诗人、艺术理论家、批评家。早年曾攻读自然科学,192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巴黎大学(索邦)哲学教授。1961年获法兰西文学国家大奖。主要著作有《新科学精神》《梦想的诗学》《空间诗学》等。
如果要对内在空间的私密特质做现象学研究,显 然家屋是一个再适合不过的存在了,当然,这要假设 我们会同时注意到家屋的整体性、复杂度,并努力将 其诸种特定价值整合于一种根本价值中。家屋不仅散 发给我们种种意象,也给出了这些意象的大体脉络。 而我要证明的是,在两种情况下,想象力都提高了现 实世界的价值。意象具有某种吸引力,让家屋相关的 种种意象得以汇聚起来。在所有让我们找到遮风避雨 的家屋记忆之外,在所有我们曾经梦见起居于其间的 家屋之外,我们能否离析出某种私密、具体的本质, 以探求所有这些避风港里的私密感(intimite),究竟 有什么样非比寻常的价值?这成了主要的课题。 为了解答这个课题,只把家屋看成一个我们可以 加以判断、可以成为白日梦(reveries)的“对象”还 不够。对现象学者、精神分析师或心理学者来说(以 效力递减的序列来列举这三种观点),重点不是在描 述种种家屋、举出其图像特征、分析它们让人感到舒 适的理由。与此相反,不论这些描述是主观或是客观 ,是印象还是事实,我们必须超越描述的课题,以便 为隐藏在栖居活动基本作用中的依附(adhesion)找出 其根本特性。地理学者或民族志学者可以为我们描述 各种不同的住处类型。但在每一不同类型中,现象学 者会尽一切努力抓住其核心、安全、当下的幸福端苗 。现象学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所有的住处,即便是 城堡当中,找出此一原初的壳。 但是,如果我们想厘清我们之所以依恋一特定地 点的种种幽微暗影(nuances),及其种种深层缘由, 势必牵涉广泛。对现象学者来说,这些幽微暗影必须 被视为某种心理现象的初步涌现。此幽微暗影,并非 外加的、表面的色彩使然。因此我们在说明我们如何 住出自己的生活空间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生活上的辩 证,考虑到我们如何日复一日,落脚于“人世一隅” (coin du monde)。 我们的家屋就是我们的人世一隅。许多人都说过 ,家屋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宇宙(Cosmos),而且完全符 合宇宙这个词的各种意义。假如我们用贴身亲近之眼 来看,最寒碜的陋舍不也有一份美?许多讨论“寒碜 陋舍”的作家,都会提到诗意空间的这种特色。不过 ,这种提法太过简洁。对于蓬壁家屋,他们找不到什 么好描述的,就不太在这方面花心思。所以他们没有 实际体验这种家屋的原始感,就率尔描述其外表,然 而如果他们愿意做梦的话,这种原始感其实不论贫富 ,属于所有的家屋。 但是,我们成人在生活中已经失去了这项基本的 优势,对天人之际的联系变得迟钝不堪,因而未能感 受到对家屋宇宙的最早依凭。于是才会有种种抽象之 谈,“世界意识”的哲学家所发现的宇宙,是通过我 (moi)与非我(non-moi)的辩证游戏来发现宇宙。事实 上,他们在认识家屋之前,先认识了宇宙,在认识落 脚处之前,已认识了遥远的地平线;然而,如果我们 以现象学的方式来研究意象的真实开端,我们会找到 栖居之所具体的种种价值,这种非我的空间保护着我 。 其实,我们在此碰到了一组逻辑上的反题,其相 关意象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索的:所有真实栖居的空 间,都含有家这个理念的本质。我们将在此部著作的 过程中明白,每当人类发现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庇护 所时,会在这方面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作用:我们会明 白,想象力用无形的阴影筑起了“高墙”,让自己置 身于受庇护的幻象中,或者反过来说,想象力在厚墙 背后发抖,无法信任这一道道坚实的壁垒。简单地说 ,在无止境的辩证过程中,受庇护的存有终会感受到 其庇护的有限。经由思考与梦境,他体验到家屋的现 实与虚幻。 于是,所有的庇护所、收容处、房间自此都有了 听起来像释梦学的价值。重点不再是从实证的面向来 看家屋,说它被真实地“活用过”,也不只是在当下 承认家屋的好处。真正的安逸舒适,必有其过往,通 过梦想,整个往日时光都进驻到新家屋里来了。古老 的谚语“我们随身带着家的守护神”,有许多不同的 说法。白日梦会引领我们深人到古老得不复记忆的领 域,对于梦想着人类最早记忆以外的家(foyer),对 于这类做梦者,这个领域敞开大门。稍后在这部著作 里,家屋将如同火与水,浸润萦绕着我们,唤醒白日 梦的火花,点亮不复记忆与回忆间的综合。在这个遥 远的境地,记忆与想象仍深切联结,并各自发挥其相 互深化的作用。就价值层面来看,它们共同形成了意 象与记忆的共同体。因此家屋不只是日复一日地被经 验,它也在叙说的线索中、在我们说自己的故事时被 经验到。梦中,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栖息地,共同弥漫 并保存了旧时光的宝藏。我们进入新家屋之后。当我 们住过的其他地方的记忆复现,我们便能悠游于平静 的孩提之境,它如同所有不复记忆的事物那般,静止 不动。我们活在固着(fixations)里,固着于幸福。 我们借由重新活在受庇护的记忆中,让自己感到舒服 。某些已完结的事情,必须保持在我们的记忆中,通 过意象,我们将它们的原初价值保留下来。外在世界 的记忆,与家屋的记忆基调绝对不同。借由唤回这些 家屋的记忆,我们为我们的梦增加了库藏我们从来不 是真正的史家,却一向离诗人不远,我们的情绪或许 只是一种迷失了的诗艺。 因此,借着留心不要中断记忆与想象的相互联系 ,而步步趋近家屋意象,我们可以冀望让他人感受到 一个意象可能有的心理弹性,它可能在什么样意想不 到的境地里触发我们。或许,跟通过回忆比起来,通 过诗歌还更能让我们碰触到家屋空间的诗意深度。 在此状况之下,如果我被要求明说家屋的主要好 处,我会说:家屋庇护着白日梦,家屋保护着做梦者 ,家屋允许我们安详人梦。人类的价值,不仅只有思 维和经验,白日梦的价值,标志了人性深层的价值。 白日梦甚至拥有自我调整价值的殊荣,它从自身的存 在获得乐趣。因此我们在新的白日梦中,重新构成那 些我们体验白日梦的处所。而由于我们对从前栖居之 处的回忆在白日梦中重新活现起来,因而这些过往的 栖居之处,也就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P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