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科学解释促进学习

上课:用科学解释促进学习
作者: 张超|责编:胡子清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5.36
折扣购买: 上课:用科学解释促进学习
ISBN: 97875196107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脑科学研究对教育与教学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方兴未艾,分支众多,对于“脑科学与 学习、教育的研究”更是热点中的热点,本书并非脑科 学研究的专门论著,所以在此仅择取对教育、教学有所 启示的研究成果稍作讨论。 脑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上所有正常人脑中的神经元 数量并没有太多差异(人脑中大约含有1000亿个神经元 ,其中大脑皮层约有140亿~160亿个神经元),不同人 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神经元之间“链接”的数量和秩序 。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脑 中的“链接”经历了“先增多再减少”“从无序到有序 ”的过程。换句话说,人类各种能力的发展过程从脑科 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有效链接的建立过程”,其有效 性的核心是“链接”的数量和秩序。数量和秩序是一对 相互矛盾制约的因素(数量越多,秩序越容易乱),它 们的平衡才是决定人类各种能力的关键所在。 将这个脑科学的研究成果用于教育与教学,我们可 以得到以下启示: 1。学习者能力的不断发展是有其结构基础的,需 要给予学习者足够的耐心,让其慢慢建立起适合自己的 有效“链接”。教育教学过程最不需要的就是急躁。 2。学习者的能力发展路径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 学习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无谓的比较,更不能“一 刀切”地要求每一个学习者同时、同地达成一致。每一 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基因、环境、前期脑中有效链接 建立基础的不同造成了这种独特),且同年龄的个体一 定会存在自己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为任何一个人脑中 有效链接的建立都是需要时间的,有些人将时间花在了 A处链接的建立,而没有将时间分配给B处,那么其A处 所指向的能力就会有优势,而B处所指向的能力就会不 足;反过来,有些人将时间花在了B处链接的建立,而 没有将时间分配给A处,那么其B处所指向的能力就会有 优势,而A处所指向的能力就会不足。每一个人所展现 出来的即时能力优势都是通过曾经的链接建立“成本” 造就的。理解了这一点,可以促使教育者以平等的、发 展的眼光来看待学习者:每一个学习者所展现的即时状 态都是一过性的、都是不断发展中的一个小阶段,假以 时日,待学习者脑中的有效“链接”建立得更加全面完 善,更加多元有序时,其自然而然地也就成长和发展了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一生,完全不必要纠结于一时一刻 。如果能够以这样的心态认识学习者,教育者也就不会 焦虑和狂躁了,教育者会平和地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资 源和充分的信任,帮助其有目的地建立有效“链接”, 带着期待和欣赏陪伴着学习者慢慢成长。 3。为学习者创设多样的适合其大脑建立有效链接 的环境至关重要。神经元之间有效链接的建立是以“突 触”结构为基础的,突触结构的数量、有序性、连接强 度等都是“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证据表明,外界环 境的刺激及有意识地反复练习都有助于突触结构的建立 ,这个结论为教育与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和 理论基础。从脑科学的角度认识教育和教学过程,其本 质可以被看作:有目的地为学习者提供环境刺激,促使 学习者在相应环境中通过反复练习达成在脑中建立有效 突触链接的过程。脑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学习过程中有 效链接的建立是需要多脑区共同协同的,这也是教育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全面多样教育资源 ”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