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纪念碑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种子1821-1849(2版)

文学纪念碑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种子1821-1849(2版)
作者: (美)约瑟夫·弗兰克|责编:魏东|译者:戴大洪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2.00
折扣购买: 文学纪念碑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种子1821-1849(2版)
ISBN: 9787559859044

作者简介

约瑟夫·弗兰克,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语言文学荣休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 译者 戴大洪,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译有《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引 言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第二卷,讲述他从作为彼得拉舍夫斯基 案件的谋反分子之一被捕到重返圣彼得堡这十年间的经历。 他在返回彼得 堡时是一个身心发生了变化的人,本卷将重点描写这种变化的前因后果: 他 所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发生变化的原因;就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的结果而言,这 种变化将为他创造未来的伟大事业开辟道路。 一八四九年四月被拘捕的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文人的小 圈子里相当有名,即使是在尼古拉一世军事官僚政权的严厉统治下,他也坚 持不懈地努力为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文化未来的辉煌奠定基础。 当时最重 要的批评家维萨里昂·别林斯基甚至一度热情地断言,陀思妥耶夫斯基总 有一天将达到其声誉的顶峰,到那时,他的许多被认为与他旗鼓相当的文学 竞争对手早就被人们遗忘了;但是,这一预言性的判断在短短几年之内被迅 速推翻。 [1]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解送西伯利亚时,他后来的作品也没有再 次取得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所取得的成功;于是,由于辜负了之前别 人对他的期望,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被严重高估了的作家。 没有人能够 预见到,他的才能令人吃惊地不断增强,这将使他成为对现当代世界文学具 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之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立即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它的 社会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它的社会主义特征。 别林斯基说《穷人》是“我们在 ????????????????????????????????????????????? ??????????????????????????????????????????????????????????????? ??????????????????????????????????????????????????????????????? 一校样/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难的岁月,1850—1859 / 上海蓝鹰 版心尺寸: 120mm×180mm / 成品尺寸: 165mm×230mm ????????????????????????????????????????????? 3 4 受难的岁月 社会小说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2],而亚历山大·赫尔岑则在别林斯基的评论 发表五年后所写的著名的《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中举出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部小说证明“[我们的]文学作品正在逐渐充满社会主义灵感和倾向” [3]。 这些灵感和倾向在俄国落地生根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它们最初是 在臭名昭著、极度不公的农奴制的刺激之下产生的———这一制度长期以来 困扰着有教养的俄国社会精英的良心,为一八二五年十一月那场失败的十 二月党人起义提供了一个动机。 在那以后,新的一代继续从事同样的事业,如今,激励他们的不是在十 二月党人当中盛行的最重要的(即使不是唯一的) 自由主义共和制理想,而 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法国出现的社会主义理论。 亲眼目睹农民遭受 野蛮对待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到强烈刺激,他阅读的那些(维克托·雨果、 乔治·桑、欧仁·苏以及另外一些名气不大的作家所创作的)具有人道主义 思想和朦胧的空想社会主义观念的进步文学作品———尽管书报审查人员竭 力阻止,这种作品仍然源源不断地从法国流入俄国———也对他产生了有力 的影响。 我们不应忽视的还有果戈理的《外套》和《死魂灵》给俄国文学带来 的新的活力,别林斯基及时抓住这些作品,把它们奉为倡导“博爱”的同一种 社会 文学倾向在本土的光辉范例。 因此,当四十年代初期俄国的社会 文 化思潮在别林斯基的推动下从浪漫主义转向社会现实主义时,年轻的陀思 妥耶夫斯基已经做好了积极响应的充分准备;他的处女作所取得的显著成 功也表明,他充分吸取了他心仪的那些大师以及时代的经验教训。 但是,他 所做的不仅仅是参加一场文学运动或者接受某种社会 政治思潮,他还致力 于把俄国农民从奴役下解放出来进而为俄国开创一个社会公平的新纪元。 从一八四八年冬天起,他开始定期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聚会,这就是 一群年轻人聚集在米哈伊尔·布塔舍维奇 彼得拉舍夫斯基家里讨论当时 的各种重大问题,言论自由受到限制的俄国报刊被禁止提及这些问题。 一 八四八年,一顶顶王冠在欧洲各国落地;人们获得新的权利,人们要求新的 ????????????????????????????????????????????? ??????????????????????????????????????????????????????????????? ??????????????????????????????????????????????????????????????? 一校样 /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难的岁月,1850—1859 / 上海蓝鹰 版心尺寸: 120mm×180mm / 成品尺寸: 165mm×230mm ????????????????????????????????????????????? 4 第一章 引言 5 一八四八年巴黎革命事件 ????????????????????????????????????????????? ??????????????????????????????????????????????????????????????? ??????????????????????????????????????????????????????????????? 一校样/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难的岁月,1850—1859 / 上海蓝鹰 版心尺寸: 120mm×180mm / 成品尺寸: 165mm×230mm ????????????????????????????????????????????? 6 受难的岁月 自由。 国外民众取得空前胜利的消息令人振奋,正是在这种紧张期待的气 氛激励下,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讨论逐渐进入更加危险的领域并且导致 人们产生了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亟欲仿效欧洲人的英雄壮举,复制在那里 发生的奇迹。 面对这种新的威胁,始终保持警惕的俄国统治者尼古拉一世唯有决心 更严厉地加强其铁腕统治。 逮捕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全 体成员是沙皇对隐约出现的独立思想的镇压行动的组成部分。 独立思想同 情外国爆发的革命,很可能导致国内出现类似的骚乱。 因此,尼古拉一世在 其统治的最后几年采取禁锢手段把俄国社会变成一潭可怕的死水,彻底清 除了以前被允许存在的独立自由的思想文化生活的一切痕迹。 这里只举一 个例子,新任教育大臣希林斯基 希赫马托夫公爵取消了大学———无论如 何,大学生的数量如今受到严格限制———的哲学和形而上学教学,同时把逻 辑学和心理学课程改为由神学教授讲授。 Т. Н. 格拉诺夫斯基是莫斯科大学 著名的自由主义历史学家,后来成为《群魔》 中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 尔霍文斯基的原型,他在一八五〇年写信对朋友说:“简直要把人逼疯了。 别林斯基死得真是及时。” [4] 正是在这种舆论环境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捕,受审,最后被判刑。 不 过,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服完苦役后不久,俄国的社会形势出现了缓和。 这是 因为一八五三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立即引发了一场战争,不仅是与行将崩 溃的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而且是与法国和英国的战争。 尽管人们承认俄国 士兵勇敢无畏,但是,与装备精良、能征善战的欧洲军队相比,俄国军队的低 效无能通过一次又一次失败明显地暴露出来。 为了维持疆域辽阔的沙俄帝 国的军事实力,尼古拉一世牺牲了其他各方面的利益;后来人们都知道,他 徒劳的努力最终把他送进了坟墓。 两年后,战争仍在激烈进行,他精疲力尽 一命呜呼,随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承了皇位。 俄国社会长长地舒了 一口气,期待一个充满希望和相对自由的新时代到来。 亚历山大二世最初 ????????????????????????????????????????????? ??????????????????????????????????????????????????????????????? ??????????????????????????????????????????????????????????????? 一校样 /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难的岁月,1850—1859 / 上海蓝鹰 版心尺寸: 120mm×180mm / 成品尺寸: 165mm×230mm ????????????????????????????????????????????? 5 第一章 引言 7 几年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证明这种期待正确合理,因此,当这位新的君主宣 布他打算解放农奴时,民众对他的崇敬之情达到了顶峰。 十年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在这种社会 政治背景下继续他的人生, 首先是彼得堡的监狱和西伯利亚苦役营中的囚犯,然后入伍成为俄国军队 的一名列兵和军官。 这些重要的经历间接影响了他的命运,而他对这些影 响的反应将使我们得以描述他的个人命运与他的同胞普遍的共同关注之间 的互动———对于充分理解他的作品,这种互动非常重要。 一八六〇年初,当 他终于在农奴即将得到解放的前景所造成的令人欢欣鼓舞的气氛中返回俄 罗斯内地时,当他的苦役营岁月和绝望求生的斗争最终以胜利结束时——— 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广袤无垠的祖国大地上的普通民众以及他们的共同命 运,陀思妥耶夫斯基产生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亲切的认同感。 探讨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本卷的主题;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内心的演变似乎悖理 反常不可思议,而另一些人则直接认为这是病态,我们的任务就是使它至少 可以让人理解。 注释 [1] 《俄国 文 学 批 评 中 的 陀 思 妥 耶 夫 斯 基》 ( 别 尔 金 编 辑; 莫 斯 科, 1956), 第 30 页。 [2] 转引自 P. V. 安年科夫,《 非凡的十年》 ( 阿瑟·P. 门德尔编辑,欧文· R. 蒂图尼克英译;安阿伯,1968),第 150 页。 [3] 《赫尔岑文集》(三十卷;莫斯科,1954—1961),第七卷,第 122 页。 [4] 转引自 В. И. 切希欣,《Т. Н. 格拉诺夫斯基与他的时代》(圣彼得堡,1905), 第 317 页。 ????????????????????????????????????????????? ??????????????????????????????????????????????????????????????? ??????????????????????????????????????????????????????????????? 一校样/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难的岁月,1850—1859 / 上海蓝鹰 版心尺寸: 120mm×180mm / 成品尺寸: 165mm×230mm ?????????????????????????? 约瑟夫·弗兰克所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这本第二卷是第一卷当之无愧的后续之作。新的一卷在严谨的学术性、叙述和分析的可读性、对事件和动机的判断力以及心理洞察力等方面保持了同样的高水准。 ——勒内·韦勒克,耶鲁大学比较文学荣誉教授 “这是一部纪念碑式的著作,它超越了以前所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传记。弗兰克的这部专著将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其第二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进行了精彩绝伦、引人入胜的描述。” ——罗伯特·路易斯·杰克逊,耶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