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道路意义与生命(乔治·奥威尔书信集奥威尔书信完整版)(精)
ISBN: 9787221152145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air)。英国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1903 年 6月 25 *生于印度孟加拉。1945 年出版的政治寓言体小说《动物农庄》大获成功。1948 年写成的《一九八四》*是确立了奥威尔在世界文学**的地位。1950 年,奥威尔因患肺结核病逝。
译者序 本书选取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书信200余篇。 乔治·奥威尔,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1903 年 6 月 25 *生 于印度孟加拉邦,其父是英国在印度的低层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寒却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中长大。1917年,他因获得奖学金得以进入英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接*了 4 年的系统教育,并在校刊上发表了他*初的作品。1922年,他到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任职。因为了解缅甸人民对英国殖**义统治的敌视与憎恨态度,奥威尔感到十分内疚,1927 年离开缅甸。后来,这段在缅甸的生活为他以后创作小说《缅甸岁月》、自传体散文《猎象记》以及《绞刑》等作品提供了素材。回到欧洲后,他曾先后在巴黎和伦敦居住,当过教师,做过书店店员,为了赎罪,他甚至穿上破旧的衣衫,到巴黎和伦敦东区的贫民窟居住,同工人、乞丐等生活在一起,与流浪汉一同流浪,跟贫民结伴去肯特郡的田野里收摘蛇麻*,度过了一段穷困潦倒的生活。这些经历在他1933年出版的《巴黎伦敦落魄记》中得到体现。从此,奥威尔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1934年出版的小说《缅甸岁月》,描写了正直敏感而情感上孤独的个人与不诚实的、令人压抑的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他*后的小说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1935年出版了《牧师的女儿》,描绘了一位老**的生活;1936年他又完成了《让叶兰继续飘扬》,讲述了一位书店店员的故事。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奥威尔奔赴西班牙报道内战情况。他加入了共和*方面的民兵,投入到抵抗法西斯*队的斗争中。在战斗中他两次身负重伤。1937年,他因反对西班牙***镇压政治反对派,愤而逃回英国。1938年,他写成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标志着他的思想从倾向***转向畏惧***。返回英国后,他还以保守主义的笔调写作了《游上来吸口气》,检讨英国过去的行为,并道出自己对战争的恐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英国国民*成员,并且为英国广播公司印度部工作。1943年,他做了工*左翼报纸《论坛报》的文学编辑,后来又成为《观察家报》的撰稿人。这一时期,他写作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及政治、文艺评论,被称为多产的新闻记者和文艺评论家。他为媒体写作的文章后来被收入《鲸鱼体内》(1940年)等书中。1945年出版的政治寓言体小说《动物农庄》使奥威尔名利双收。1948年写成的《一九八四》*是确立了奥威尔在世界文学**的地位。1950年,奥威尔因患肺结核病逝。 奥威尔的文风痛快淋漓,简洁明快。他继承了斯威夫特平易的传统,但是比起斯威夫特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使用的句子*短,选择的词汇*普通、*常见,叙事*加质朴,议论*加直截了当。他在《政治与英语》一文中,集中表达了自己对语言风格的追求。他提出的六条要求是:(1)不用已经在出版物上出现过的明喻、暗喻以及类似的陈*辞藻;(2)能用短词就不用长词;(3)能少用一个词就坚决不多用一个词;(4)能用主动语态就不用被动语态;(5)能用普通英语词就不用外来词、科学词和专门词;(6)为了不至于让自己说的话不像话,可以不遵守以上任何一条要求。奥威尔还在这篇文章中说:“语言是表达思想而不是掩盖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含糊混淆必然导致思想的含糊混淆,而思想的清晰表达是**自由权利的基础。他的确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他的语言不陈*僵化,不故弄玄虚,不以词害意,不似是而非。相反,他做到了清新自然、简洁明快、真挚坦诚、亲切感人,在貌似平淡的文字里隐藏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我的感觉是,奥威尔的艺术是真正的艺术 ;但是这种艺术难以描述,因为它看上去坦率、诚恳、简单,没有艺术的修饰。”(见W.F.普里特查德《透视一切:英国作家》)这种文风不仅获得当时读者的广泛推崇,还被同时代的许多作家所效仿,被后世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所怀念。他在英国散文的平易传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推陈出新的作用,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本书选译的200余篇书信,*早的一篇写于1920年8月,*后的一篇写于1949年10月,那时他已经病入膏肓,距离他逝世只有不足三个月时间。从书信中几乎可以读出奥威尔的全部人生历程。这些书信中,有的是写给出版商和经纪人的,有的是写给报刊编辑的,有的是写给亲属的,有的是写给朋友的。从这些信中,你可以了解到奥威尔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到其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情况,了解到他的感情世界和心路历程。在他的书信中,其清新自然、简洁明快、真挚坦诚、亲切感人的风格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相信读者读过本书后是能够有所体会的。 大约20年前,正在*读博士学位的本书译者甘险峰翻译了《奥威尔书信集》。当时电脑尚未普及,检索资料有诸多不便,译者先在稿纸上译出*稿,随后输入电脑,*后提交了打印稿。 20年后,当年的责任编辑黄筑荣辗转联系上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译者,邀其对本书进行修订再版。 老译本的缺憾得以在20年后被修补,新译本中还新增了数十封书信,并对书信顺序、附录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加全面、清晰地展现出了奥威尔的思想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