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0.20
折扣购买: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ISBN: 9787514617306
王莹,女,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FELLOW。曾获国家公派访学于剑桥大学,并做全英文官方学术讲座。在《文学评论》、The Medieval History Journal(Sage Publications Ltd.)等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译著、古籍整理4部,所著图书被大英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
第一章 不论是在日常言谈中,还是在一些出版物中,人们常 要提到我这个人,而且提到我的名字之频繁程度简直让我 感到“匪夷所思”,我的作品数量有限、微不足道、发行 不广,加之我向来对自己所属的文学圈和政治圈都采取归 隐和远离的态度。所以,我就只能说:我这个人算是命中 注定了要成为人们的舆论中心的。多数情况下,这与我对 某些指摘的否认或我从未考虑某些原则有关。但是,假如 我本人并没有其他动机或者愿望,那也就谈不上要烦请读 者出面来为我开脱了。下面的文字将说明我的其他目的。 读者阅读本书就会发现,我的著述中最不涉及我个人的利 害得失。我动笔写作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持续性 ,有的时候是由于某种特殊事态的出现,诱发我的头脑产 生了各种新思考,因而我就动笔写了下来,但在更多时候 ,是为了介绍我坚持的政治、宗教和哲学原则,并将哲学 原则衍生的规则运用到诗歌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实践中去。 然而,就我自己考虑的目标而言,并非最重要的要达到的 效果,是要尽可能妥善地帮助文学界解决好人们在“什么 是诗歌语言的真正本质”这个问题上长期存在的争论,同 时要给“诗人所应具有的真正的诗学特征”这个概念下一 个最为公允的定义。这是因为:人们在“什么是诗歌语言 的真正本质”这一问题上之所以会爆发争论,恰是起因于 一些诗人写下的文章。自从这个争论爆发之后,诗人们又 在那里为这个争论不断地煽风加油。 1796年的春天,我刚刚成年,当时我出版了一本篇幅 不大的少年岁月的诗集。该诗集里的作品在当时确是受到 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赞许的。尽管我当时年龄不大,可心里 还是很明白:这些嘉许并非缘于我的诗歌多么出色,只是 人们认为它们是希望的蓓蕾,期盼我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好 的作品。那时社会上的文学评论家们,无论是最宽容的, 还是最严厉的,都异口同声地反对诗歌用词晦涩难懂、辞 藻浮夸和存在大量人为生造双重修饰语的现象。第一种缺 陷是一名诗人下笔之时最不容易由他自己觉察出来的一个 毛病。而且,当时我的思想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还没 有学会有效地吸收他人的、具有权威性的知识来消除存在 于我自己头脑中的那种先入为主的偏执。我感到满意的是 ,这些思想当时无法以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或者至少更清 晰地表达出来。我忘了问,这些思想本身是否并不需要去 特别关注与诗歌的本质和目标相龃龉的情况。然而,这一 说法主要(但非完全)适用于宗教题材的诗歌。对于其他 批评,我完全接受,且因其善意忠告,我对个人和公众的 批评表示了真诚的谢意。在后期编辑时,我毫不留情地删 减了那些由我自己生造的种种同义反复的双重修饰的部分 ,并对思想和表述中的浮夸和华丽辞藻尽力进行了调整。 事实上,这些年轻诗歌的“寄生植物”在我篇幅较长的诗 歌中仍然存在,由于它们缠绕过于紧密,我常常不会剔除 “杂草”,以免折断“鲜花”。从那时到现在,我还未以 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过任何文字,所以也不可能受到任何 匿名批评家的批判。即使与一位朋友的作品共同刊印的诗 集中的三四首诗歌受到了批判,其缺点或者相同,或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