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集

知秋集
作者: 钟正平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知秋集
ISBN: 9787521201819

作者简介

钟正平,男,汉族,1963年2月生,宁夏固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现任宁夏师范学院副院长,宁夏作家协会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入选宁夏“新世纪313人才工程”。“钟正平”三字,大学时代被同学编成字谜:“不上不下,不偏不斜,不凸不凹”,于本人中庸随和的性格和规矩平淡的人生而言,真是一语中的。 幼年丧母童年艰辛,少年贫寒青年清苦,中年劳碌晚年估计也不得闲。种过地放过羊,北方农村的活大都干过,但没有学会摆耧和犁地,村中老秀才说:“这娃儿扶不住犁把子,是个捉笔杆子的”,不幸被言中,与校园、书本耳鬓厮磨,与文章、文字相濡以沫。交友信奉“人是一本书,要挑好的读”;为师尊崇“好的老师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作文坚持“不动情,不提笔”。著有《文学的触须》《文字的味道》2部,主编有《学人文萃》《坚守与创新》等多部,论著曾获多种奖项。一介书生度*月,半百年华染杏坛,朝看水东流,暮看*西坠,人生如四季,我独喜晚秋。

内容简介

“西海固文学”断想 一 自古以来,无论是地球的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西部总是和神奇、苍凉、旷远、辽阔相联系。东部的繁华喧嚣和西部的贫瘠苍凉成为亘古以来人类的一道生存景观。在中国,谁都不否认西北大地的荒凉苍劲、深沉悲壮。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着成排的参天白杨,生长着多情重义的西北人民,也生长着一种强悍、庄严、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这样的土地、人民和民族精神的哺育下,新时期以来,陡然崛起了一片文学高地,且不说“陕*”不无悲壮色彩的一路“东征”,在这片文学高地的边缘地带——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就并排站立着一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文学壮士:石舒清、李银泮、王漫西、郭文斌、火会亮、李方、虎西山、杨建虎、张嵩、王怀凌、左侧统、拜学英、李成福、单永珍、冯雄、梦也、周彦虎、古原、张根粹、吴志明、穹宇、方石、兰煜等百余人。他们是一群黄土地上的文化囚徒、精神旅人,长期以来,他们忍*着无人喝彩的无边寂寞,抵御着世俗大潮的不断**,让方块字在这片多难贫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让它的光芒照彻黄土地的苍凉寂寞。 西海固,这是三个水一样浩渺、石头一样坚硬的字眼;这是一个一气呵成、顺溜铿锵、富有特定含义的地域名词,它的阅读口感远比它所代表的这片地域要富有诗意和美感。 西海固,这是一片被康熙大帝金口钦定为“穷山恶水”的地域,它的地貌是典型的炎黄子孙的肤色;它的地形有如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苦难史:皱纹纵横、满脸沧桑。就当代社会而言,西海固可能是一片人类物质文明的荒原,但却是一片滋长精神的肥地、孕育文学的沃土。它如同一本发黄的古籍,虽然陈旧、苍老、疲惫、破损,浸透着苦难和屈辱,但却蕴含着人类生存的答案和生命的奥义。于是,它的山川大地、河流瓦舍,就成了西海固作家孜孜求索、虔心翻检的书页。 二 公元1998年新春伊始,西海固作家的摇篮——《六盘山》杂志正式打出了“西海固文学”的旗号,提出了“西海固作家群”的概念,推出了“西海固同题散文专号”;与此同时,固原地***、固原文联和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办“西海固文学研讨会”,准备出版“西海固文学丛书”,这真是一大善举,作家幸甚、西海固文化幸甚!(其实近二十多年来,据我所知,固原文联的每一任领导都坚持把培养作家、办好刊物、繁荣创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早在此以前,宁夏文坛就有人惊呼:“宁夏的文学在西海固!”《朔方》杂志已先后于1997年4月号和7月号分别为海原和固原的作家们推出了“作品特辑”。《宁夏*报》1997年11月7*的“西部**”头版以整版的篇幅、彩色图文的方式推介了海原作家群,张贤亮先生著文称“幸亏宁夏南部山区还有几位作家出来”。同一时期,西海固地区的*高学府固原师专中文系,也正在酝酿成立“西海固文学研究室”。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真可谓是所见略同、不谋而合。*叫人振奋的是,1997年岁末石舒清小说集《苦土》荣膺***文学奖的“骏马奖”,其小说《选举》《恩典》先后入选**刊物《小说月报》,《逝水》被誉为“可与世界名篇相提并论”的**作品;李银泮长篇小说迭出(已出四部,早在1996年宁夏****区文联等有关部门在银川就为其组织召开过作品讨论会);虎西山、杨建虎、张嵩、王怀凌等一些代表诗人的诗作早已成功问津《诗刊》《星星》等****诗歌刊物,代表着宁夏目前诗歌创作所能达到的*高水平;《银川晚报》《佛山文艺》为郭文斌开辟散文随笔专栏;王漫西的长篇小说《蓝路》即将付梓行世;拜学英散文集《六盘雾中行》已正式出版;火会亮、李方等西海固作家在《朔方》《飞天》等刊物上发头条已不再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先后流行的先锋小说、新市民小说、新状态小说已在郭文斌、左侧统、王漫西等西海固作家笔下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验……所有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说明,姿容整齐的西海固作家群已基本形成,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准备接*文坛的检阅,西海固文学现象没有理由不*到区内外文坛的普遍关注。 本书作者多年来一直关注和追踪宁夏西海固文学的发展状况。本书对西海固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