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儿小典(精)
作者简介
崔岱远,作家,文化学者,应邀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档文化类节目学者嘉宾。代表作有《看罢西游不成精》《京味儿》《京味儿食足》《京范儿》《吃货辞典》《一面一世界》等,无不蕴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情。
内容简介
杏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杏花从来代表着春光乍泄 的光景,或一枝出墙勾人眼,或漫山遍野香云飘。 但凡见了饱含春意的杏花,憋闷了一冬的人就不由得 兴奋,心里也感觉到莫名的温润。想必当年的孔子,也正 是在这样的氛围里端坐于杏坛之上吧!弟子们自然也学得 心旷神怡。 头几天还只见三五朵纯红的花骨朵沾着寒意滋生于枝 头,一眨眼,就是满枝满树嫩粉的花簇摇曳着甜滋滋的香 风了。莹白的花簇深处隐约可见一枚枚艳红色花萼向外翻 卷着,映衬得朵朵玉蕾格外鲜亮大气。要不多久,就该有 漫天圆圆的花片搅着飞絮飘过。 春天就这么短暂,正像带着杏花味儿的风,一晃而过 。 春夏之交,雨水洗净了红褐色的杏树枝,嫩绿的芽叶 间坠满了毛茸茸的青涩果子,看上一眼都能让人止不住口 水满喉。这样的青杏儿若是咬上一口,简直能把牙酸倒了 。早熟的果儿不好吃。要是咬到没成熟的杏仁儿,那会苦 涩得龇牙咧嘴的。 想吃杏儿,只有等。等待对人是种煎熬,对杏儿是种 修炼。 直等到天热了,核硬了,杏儿长大了,变黄了——别 急,还没到进嘴的时候,因为这时的杏儿还没熟透。再忍 上十天半个月,待到那果儿的颜色充盈欲滴,才是一枚熟 透了的大杏儿,带着丁香般的气味儿。您就痛痛快快地吃 吧! 有道是“南梅北杏”。北方的春天里,到处都能尝到 风味独特的杏儿。北京门头沟的“骆驼黄”果肉细嫩、橙 黄酸甜;天津蓟县的“大香白”则是白皮上披着红霞,闻 起来香气浓郁;红玉杏是山东济南的土特产,色如红橘, 质韧味醇;山西万荣的白水杏,粉红的果皮上带着点点花 斑……不管在哪,都有您中意的鲜杏。 不过有一点,鲜杏虽美,却不能往足了招呼。老话说 :“桃饱人,杏伤人。”鲜杏吃多了,难免会觉得肚子里 不对劲。好在杏的吃法很多,不仅可以吃新鲜的,还可以 把杏肉做成杏脯、杏干存起来慢慢享用。老北京夏天特受 欢迎的果子干,就是用柿饼、鲜藕、桂花糖,加冰水拌上 泡发了的酸甜筋道的杏干。那是什刹海夏天的味道。 若是砸开杏核取出杏仁,可就打开了另一个奇妙世界 。酸甜的皮肉,清苦的心,这就是杏儿。 用清水浸泡几天的杏仁已经祛除苦涩,带着微妙的清 香,炒炙以后是传统宴席上“四干四鲜”中必备的干果子 ,也是现如今和榛子、核桃、腰果并列的“世界四大坚果 ”之一。据说美国总统就职仪式上款待嘉宾的小吃,用的 也是桂皮香的杏仁。把杏仁研磨成粉,又可以做成润肺平 喘的饮品,或杏仁露,或杏仁茶,无不是水果般爽利,牛 奶般滑润。如果再肯下些功夫,还能做成品莹爽滑的杏仁 豆腐。 将生杏仁泡透榨汁,再把琼脂加牛奶和冰糖兑入汁里 熬煮,开锅去浮沫儿,倒进一个个白瓷小碗里冰镇了,就 凝结成白净水润的杏仁豆腐。用刀划成菱形块,倒上浓甜 的桂花糖水,但见一块块半透明的琼脂美玉浮在净水上, 看着都养眼。端起小碗儿放到嘴边吸溜一喝,那份细那份 滑,那份嫩,裹着丝丝缕缕幽香从嘴里游走进鼻腔,略带 着丝若隐若现的清苦。 那种感觉实在美妙,不由得令人精神一振。P3-5 果儿小典,淡彩描香,记述四季中的清甜与芬芳 这是一部为水果写就的“辞典”,贴合着时间的美味,随节气与四季轮转,变化着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