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的世界

三言二拍的世界
作者: 陈永正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三言二拍的世界
ISBN: 9787201158853

作者简介

陈永正,字止水,号沚斋。1941 年生,原籍广东茂名,世居广州。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沚斋先生是一位传统的学者,他的学问志趣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岭南文献整理、诗词论评与创作、书法论评与创作以及古文字研究等几个方面。在他数十年的学术历程中,共选注编校文献近四十种;编订师友诗文集近十种;主编辞书两种;撰写学史专著五种;出版个人诗文集及杂著近十种。

内容简介

秋香三笑为何人 唐伯虎点秋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绘声绘影,描述苏州风流才子唐伯虎,如何看中了无锡华学士的丫鬟秋香,便变服为奴,投奔华府,受到主人的赏识,赐与秋香成婚。云云。冯梦龙编的《情史类略》卷五“唐寅”条,《古今谭概》卷十一“佣”条,都引述这个故事,并注明事出《泾林杂记》。其事流传日广,孳乳益多,便演成洋洋洒洒的说部《三笑奇缘》了。 明代名士,放诞风流,干出扮奴娶婢的事来,也不足为怪,清学者赵翼就笃信此事。在他的《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四“明中叶才士傲诞之习”一条说:“唐寅慕华虹山学士家婢,诡身为仆,得娶之。后事露,学士反具奁资,缔为姻好。”自注:“见《朝野异闻录》。”赵氏多读书,广见闻,所说也许有根有据,可是,另一些有考据癖的学者又提出了新的说法。 褚人获《坚瓠集》丁集卷四“唐六如”条,俞樾《茶香宜丛钞》卷十七“秋香”条,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三“三笑奇缘”条,都引用《桐下听然》的记载说:华鸿山学士泊船吴门,见邻船人,独设酒一壶,脱帽狂饮,向人大骂。华学士认为:“此定名士。”一问,果然是唐伯虎。大喜,相对痛饮,复大醉。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伯虎作《娇女篇》诗赠鸿山。后人便有“佣书获配秋香之诬”。这是说,唐伯虎仅作一诗而已,此外纯属别人的诬蔑。这一说法干脆否认有“点秋香”之事,未免大煞风景。 又有这样的说法:点秋香虽实有其事,但不是唐伯虎所为。王行甫《耳谈》载,吴人陈玄超,少年倜傥不羁,在苏州虎丘见宦家婢秋香,姣好姿媚,便卖身为奴,得娶秋香。时有贵客过其主人,陈玄超特意出来迎客,谈到自己“柄国尊显”的真正岳父吏部尚书白某。主人听到,大骇,马上赠以百金。卖弄自己的阔亲戚,可见这位陈先生的品格大不如唐伯虎了。 大诗人王渔洋却说:这既非唐伯虎,又非陈玄超事,而是山阴华之任事。华之任年十七,与客登虎丘,见上海宦家美婢秋香。华改姓名叶昂,鬻身宦家。娶秋香后遁归。后来华之任在洞庭遇异人,学得法术,人称吉道人。(事见《古夫于亭杂录》。又见姚旅《露书》,翟灏《通俗编》。) 清人黄蛟起在《西神丛话》中提出异议说:唐伯虎点秋香,纯属好事者伪托。此事是无锡俞见安所为。俞为名士俞宽之子,他在舟中见到苏州某富室的婢女美娘,心悦之,卖身富室为奴,得娶美娘。时苏郡太守是俞宪的同年,见安以年家子身份请见太守,要求为富室罢免粮役。黄蛟起还强调说,此事是亲自从俞见安的从孙俞祖源处听来。言之凿凿,似乎要作出结论了。 其实,总是学者们多事,无论是唐寅也好,陈玄超也好,俞见安也好,都无关紧要。自然,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士,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读者们便更感有趣些。唐伯虎既然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号,“家无儋石,客常满座;文章风采,照曜江表”,这么一个理想的小说主人公,还能往哪里找啊! “三言”为什么多青楼故事? “三言”中有不少描写妓女生涯的青楼故事,如《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等更是脍炙人口。为什么“三言”多青楼故事?为什么这些青楼故事多写得好?这是值得探讨的。 我们先得从冯梦龙的身世谈起。多年前,容肇祖先生发表了《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正续两篇,对冯梦龙其人其事作了较为周密的考证。一般研究者都认定,冯梦龙为明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个科场失意的文人,他没有资格考进士,甚至连个正式的举人也当不上。他的一生,除了晚年在僻远贫瘠的福建寿宁当过四年知县外,大部分时光都是蹭蹬场屋、奔走风尘的。又如许多失意文人那样,他不免在青楼红粉中混混日子。冯梦龙从青年时代开始,几十年间,流连于歌楼妓馆之中,他接触了一大堆青楼妓女,因而也就把她们的形象推上了文学舞台。由于冯梦龙熟悉她们的生活,了解她们的思想感情,怀着同情和爱去描写她们,作者让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等一些沦落在底层的妇女形象闪射出炫目的光辉。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的柳永,就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写照。冯梦龙是这样描写他的:“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终日只是穿花街,走柳巷。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放旷不检,以妓为家。”冯梦龙也是在这些红粉知己中度过自己的大好年华。终日“逍遥艳治场,游戏烟花里”(见王挺《挽冯梦龙》诗)。壮年时候,他遇到一位名妓侯慧卿,并热恋上她。这位侯姑娘是很有主见的。冯梦龙曾问她:“卿阅人多矣,方寸得无乱乎?”侯说:“不也。我曹胸中自有考案一张。”冯叹美久之。他们有一段时期感情极为炽烈,如冯氏所辑《挂枝儿》《感恩》曲词所写的:“感深恩,无报答,只得祈天求地。愿只愿我二人相交得到底,同行同坐不厮离。日里同茶饭,夜间同枕席。死便同死也,与你地下同做鬼。”可是,侯慧卿却移情别恋,嫁了他人。冯梦龙非常痛苦,曾写了三十首《亿侯慧卿》诗,末首云: 诗狂酒癖总休论, 病里时时昼掩门。 最是一生凄绝处, 鸳鸯冢上欲招魂。 从此便翻然憬悟,绝迹青楼,全心著述,成为一代文豪。冯梦龙在“三言”的青楼故事中,寄托着他的爱和恨,眼泪和微笑,他把自己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创作中,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青楼妓女的形象。“三言”中不少故事,还被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历数百年而不衰。迹其本原,也许还要归功于侯慧卿姑娘的负情吧。 从恐怖到美——白蛇故事的演变 蛇,是一种令人恐怖的生物。它那长长的扭曲的躯体,奇特的颜色和花纹,开叉的舌头和致命的毒液,还有那没有眼睑的、似乎具有催眠能力的眼睛,都给它带来极坏的名声。“毒如蛇蝎”“蛇蝎心肠”等成语,是人们给它下的结论。 《圣经》中明确地说:“上帝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就是蛇,引诱了人类的始祖违背主命,去偷吃禁果。蛇因此而受到上帝的咒诅,并跟人类世代为仇。可是,在公元二世纪时罗马帝国盛行的蛇派却将《圣经》的善恶观念颠倒过来,该派认为,名为索菲亚(智慧)的伊涌乃创造者,他利用蛇将诺斯(秘传救人真知)传给亚当和夏娃。蛇是善的灵根,是值得崇拜的圣物。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也有这样的“蛇派”,把蛇看成是爱情和美的象征,那就是著名的《白蛇传》故事。《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无疑是自唐及明一直流传着的白蛇故事中最优秀的。它在几百年来粗糙、鄙陋的白蛇传说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加工,使白蛇故事产生质的变化。冯梦龙“点铁成金”的手段是高明的。 1. 著名学者、“最后一代传统文人” 陈永正教授重磅力作——《“三言”“二拍”的世界》,带你看宋元浮世绘中平凡庸碌的、市井小民的不平凡人生起伏。 2. 中山大学资深教授解读三言二拍,不逊百家讲坛的国学漫话。回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经典名篇。 3.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陈永正揭秘《“三言”“二拍”的世界》。 4. 盘点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巅峰,对后世小说、文学、人文思想有着怎样的影响。 5. 从民间话本到白话小说:直面“人欲”,看古典作品中的尊严、平等、自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