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史

巴西史
作者: (美)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译者:王龙晓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7.70
折扣购买: 巴西史
ISBN: 9787100229296

作者简介

"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E.Bradford Burns,1932—1995),美国著名巴西史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美国拉美史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拉美史,尤精巴西史,被授予巴西国家级最高荣誉“里奥-布兰科勋章”。著有《非约之盟:里奥-布兰科与巴美关系》《巴西民族主义》《简明拉丁美洲史》《19世纪拉丁美洲进步的贫困》等。 "

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巨人,巴西引人注目。它激发人的想象力并令旁观者惊叹不已。它日光的强烈、颜色的耀眼、植被的丰富、土地的广袤和人的美貌汇成了一道无人能抵挡的迷人风景。一直以来,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的交替激发了探究者的好奇心,即使美丽的外表下面是肤浅。 由于无法抗拒巴西的魅力,发现、开发并定居于此的葡萄牙人视之为人间天堂。人们最初这样描述这片新发现的土地:“(这里)让人如此喜爱,如果能够正确耕种,这里能够长出任何东西。”一位耶稣会神父对他眼前看到的赞叹不已,他在1560 年寄回宗主国的信中这样写道:“假如地球上有天堂的话,我认为它一定在巴西。”后来,同时代的一位编年史家曾预言“这片土地有能力成为一个伟大的帝国”。巴西人民也表达了同样的自信。在写于1627年的第一部巴西史中,弗雷·维森特·多·萨尔瓦多(Frei Vicente do Salvador)坚信:“这里将会是一个伟大的王国。”这一热情还在持续着,塞巴斯蒂昂·达·罗沙·皮塔(Sebasti?o da Rocha Pita)在1730年发表的历史中提到,巴伊亚人狂热地说:“巴西是失而复得的地球天堂。”同世纪的巴西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圣卡洛斯(Francisco de S?o Carlos)又颠覆了这一比喻,在长诗《亚松森》(A Assun??o)中,他描述的天堂听起来和巴西十分相似。 其他欧洲国家也注意到了巴西的魅力,法国人、荷兰人和英国人曾多次来巴西寻求财富。事实上,在19世纪,英国在巴西经济中的地位最高。 虽然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巴西所吸引的仅仅是有限的、零星的来自美国的关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岁月见证了人们对北美地区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在这个世纪里,美国对巴西的投资急速增长。到20世纪50年代末,巴西不仅在西半球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领导、军事官员、学者、商人都急于了解这个南美巨人的更多情况,约翰·F. 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提醒他的听众,一个人只要瞥一眼世界地图,他就会充分意识到巴西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北美人看着这幅地图,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南美洲这个讲葡萄牙语的国家上,其结果之一是研究巴西的大众读物和学术著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部现在已经是第三版的历史书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巴西有着引人入胜的历史,记录了激动人心的斗争,其中包括为了生存而与自然、为了争取独立而同外国统治者以及为了建立一个可行的民族国家而展开的斗争。最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欧洲的思想和制度向南美洲的转移,尽管在此过程中受到了印第安人和非洲人的挑战和影响,但它们顽强地扎根并繁荣起来。这些思想和制度盛行了几个世纪,使巴西在历史长河中具有一种惊人的连续性。任何对新世界国家历史感兴趣的人在对西属美洲和盎格鲁美洲进行比较时,巴西都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论点。虽然新世界的国家可能没有一部共同的历史,但它们却有共同的历史经历。在贸易扩张时期,欧洲人来到了美洲,他们在这个半球上遭遇了与欧洲文明截然不同的印第安文明。探险、征服和殖民刺激着英国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并且引发了来自其中每个国家的不同反应。他们把欧洲制度移植到西半球,那些制度通过各种方式适应这里并发展起来。欧洲人希望通过强迫土著为他们劳动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一旦该政策不奏效,他们就引进大批非洲奴隶。宗主国们千方百计地在美洲范围内推行重商主义,它们再次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新英格兰的殖民地到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殖民地相继发生暴乱,它们摆脱了欧洲的束缚并且进入国际社会。新独立的民族为建立民族国家、发展经济和维护独立自主而不懈努力。 " 从殖民到独立,从淘金到咖啡,半壁南美的五百年历史长卷,展现眼前。 本书是对近现代巴西五百年历史的简要概述。这个国土面积位居全球第五、南美洲第一的国家,却长期为欧洲“小”国、殖民“巨”邦所占据、殖民、资源利用、政治左右。在当地人与葡萄人之间,乃至于葡裔巴西人与混合人种之间,文化是如何交融的,政治的发展、剧变怎样,经济又是如何“增长”(growth)而社会却无“发展”(development)的,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