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桃李伴公卿(沈克琦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格致桃李伴公卿(沈克琦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作者: 李军凯//沈正华//周子桓|总主编:王春法//张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格致桃李伴公卿(沈克琦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ISBN: 97875046736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懵懂少年 初立大志 书香门第 20世纪20年代,中国仍处在辛亥革命尚未完全成 功的那段黑暗年代,腐朽陈旧的封建统治被打破,但 是新的统一政权却未如期而至,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 取之后,全国各地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中,而帝国主 义侵略中国的进程仍在继续,尤其是日本对中国的侵 略更是在二三十年代逐渐扩大和深入。就在这动荡的 时期,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诞生了一个孩子 ,他成材之后数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这个孩子就是沈克琦。 1921年10月17日,沈克琦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 即现在的常州市。沈克琦的老家在江苏省江阴市,明 末崇祯年间举家逃难至常州,之后就一直定居于此。 按照晋陵沈氏家谱,沈克琦是九思堂的第十三代孙。 他的太祖文明公是个读书人,共有五个儿子,次子保 彝公是沈克琦的祖父,但他早在沈克琦出生前就去世 了。祖母较为长寿,曾与沈克琦生活在一起,并对他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祖母一共生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 女儿,沈克琦的父亲是老大。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沈 克琦的祖母算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她不仅读书识 字,还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有时会在家中给女弟子 授课,也算是半个女先生了。祖母对佛经有一定研究 ,常与居士、和尚讨论佛经,耳濡目染之下,沈克琦 也对佛经有一些了解。此外,祖母还会算命,沈克琦 出生之后,祖母就给他算过一次,说沈克琦苦命。由 于祖母比较推崇读书人,因而她以为苦命便意味着沈 克琦将与读书无缘,要一辈子种田务农。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祖母这命没有算对;可是按沈克琦自己的理 解,他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与教育事业结缘, 但是为教育工作操劳了近70年,其“一生辛劳”其实 就是对“苦命”最恰当的诠释,可他自己却始终“甘 之如饴”。1937年,也即沈克琦考上高中的第二年, 由于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对中国的入侵范围扩大, 开始觊觎华东华南的土地,祖母和家人便一起到广西 桂林避难。之后祖母就再也没有回到常州,最后在桂 林逝世,享年70余岁。 沈克琦的父亲沈煦,字育荪,生于1891年,于宣 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江苏省优级师范学堂。优级师 范学堂是当时培养师资的专科学堂,有点类似于现在 的师范学院(大专水平)。父亲在优级师范学堂广泛地 接受过各类课程的教育,不仅包括数学、化学、生物 、矿物学等自然科学课程,还有历史以及一些我国的 传统课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中国在理科方面 的师资较少,教授自然科学课程的多是一些日本教师 。撇去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不谈,这些日本教师在学 识上大都十分渊博,可以说,他们为西方数理知识在 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沈克琦父亲从优级师 范学堂毕业之后获得了在中学任教的资格,于是他先 回常州担任礼嘉桥小学校长,之后到上海中华书局从 事了一段时间的编辑工作,最后又回到常州,担任武 进县县立新坊桥小学的教务主任,在原校长壮儒珍出 任武进县立中学首任校长后,父亲接任校长职务,从 1931—1937年担任新坊桥小学校长共六年。 新坊桥小学创建于1902年2月(清光绪二十八年) ,最初名为育志小学,“育志”二字诠释了它的办学 宗旨——教书育人,培养志向。沈克琦和他的兄弟都 曾在这所学校学习。父亲在外工作,家里事务一应大 小都由沈克琦的母亲和祖母一起操持。母亲出身于士 绅家庭,书读的不多,但有极好的教养。她为人心地 善良、通情达理,也善女红,品性与她的名字汪纫( 娟贞)名实相符。她一生相夫教子,最终以102岁高龄 辞世,沈克琦的品性深受母亲的影响,和母亲感情至 深。 沈克琦共有六个兄弟姐妹,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 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几个弟妹曾被送到儿童教 养院,直到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了工资收入后才接 回家中抚养。但书香门第之家笃信“再苦不能苦教育 ”,尽管家境贫寒,这七个孩子后来都获得了大学学 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其中有五人后来又都从 事教育工作,三人曾担任高校领导。大哥沈克琳毕业 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历任南京电力学校、三门峡 水电学校教务长、洛阳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后更 名为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长、副校长;小弟 沈克琉,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物理系,曾任辽阳广播 电视大学副校长;沈克琦本人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 学,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烟台大学校长。 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