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一颗嘉庚星--陈嘉庚精神校本文化读本

天际一颗嘉庚星--陈嘉庚精神校本文化读本
作者: 编者:何金龙
出版社: 厦门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天际一颗嘉庚星--陈嘉庚精神校本文化读本
ISBN: 97875615752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陈嘉庆传略 1.故乡开蒙。青年出洋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 的一个华侨世家。少年陈嘉庚在家乡开蒙,九岁那年人家 乡旧式私塾——南轩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与其他私塾比较 并无二致,陈嘉庚读的书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以 及“四书五经”典籍。他的塾师是个学究,只教诵读,并 不做解说,陈嘉庚谓之“念书歌是也”,以至于“数年间 绝不知其意义”。十四岁那年,陈嘉庚转入“陈氏家塾”( 系其伯父所办)上学,改由才气颇佳的邑庠生陈令闻主持, 并改授《四书集注》,课堂上详加讲解,也教破题作文。 陈嘉庚勤勉从学两年,课业进步颇大,除家塾里的功课外 ,少年陈嘉庚也涉猎《三国演义》等经典著作和一些通俗 史书。尽管《南侨回忆录》牟言中他如此记述:“余天资 素钝,九岁入私塾,十七岁夏塾师谢世,辍学出洋”,“ 时已有简单之日报,余仅一知半解,在洋就商之后,对学 问事不知求益.抱憾不少”等,但从其后来所著著作的行 文立论、家书以及各类场合的讲演而看,这些自述有一定 的谦逊之意,实际上,陈嘉庚的国学根底颇为扎实。 1890年,南轩私塾停办,陈嘉庚辍学在家。此时,早 年闯南洋的父亲陈杞柏来函催促,要其前往侨居地新加坡 协理家族生意,是年陈嘉庚17岁。青年陈嘉庚奉父函召, 到当时的英属星洲(即今天的新加坡),在父亲经营的“顺 安”号米店当学徒,这是他第一次出洋就商。陈嘉庚在那 里服务了十三年,从学徒到经理,一边学商,一边侍奉父 亲,中规中矩,直到“顺安”号米店收盘。其间,几进几 出于唐山与南洋之间,系因回梓成婚、归国葬母和为母守 丧等事。 2.还债立信,初创基业 初出南洋的陈嘉庚在“顺安”号米店协助父亲和族叔 经营,还涉及地皮、黄梨加工等业,勤勤恳恳,终日“仆 仆于事业”。“顺安”号经营有序,账目清楚,颇有得利 ,初出茅庐的陈嘉庚深得其父赏识。至1900年,陈杞柏的 经营达到顶峰,家业汇计资产达40余万元(叻币,即当时新 加坡币)。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1903年陈嘉庚回国守完3年母 丧,第四次出洋到新加坡时,却发现父亲的营计已衰败没 落,负外债达20多万元。陈嘉庚盘点账目,发现系因父亲 疏于管理、族叔患麻木之症,叠加父亲的继妾及螟蛉之子 挥霍所致。陈嘉庚痛心疾首,一边感叹家君数十年艰难辛 苦,却遭此不幸,一边立志替父还清外债,同时思谋东山 再起之机会,是年陈嘉庚不到31岁。 彼时,按照新加坡法律规定,陈嘉庚完全不必理会父 亲债务,但他掷地有声:“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自此 ,陈嘉庚另起炉灶,一代工商巨贾开始了自立自营的工商 之旅。万事开头难,“顺安”号停摆后,陈嘉庚几无积蓄 ,他仍从经营米店、黄梨罐头厂干起,从简起家。至1907 年,他仅用短短三年即兑现承诺,还清顺安债,且有相当 盈余。陈嘉庚就是这样一介儒商,他崇尚儒道商德,正是 其诚信人格获得客户与伙友的信任,才有后来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