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可以触摸的民国)

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可以触摸的民国)
作者: (美)明恩溥|译者:李向晨//成江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51
折扣购买: 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可以触摸的民国)
ISBN: 9787224109351

作者简介

明恩溥,美国名Arthur H.Smith,明恩溥是其中国名字。 英裔美国传教士。 生于1845年,死于1932年。 于1872年来中国,在天津为传教士。 后来不久即到山东,从事传教与救灾等工作。 自1880年后,他久居于恩县之庞家庄,从事于农村布道、医药、慈善、 教育等事业,有二十多年。 著述有《中国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特性》和《中国的农村生活》等。 《中国人的特性》是其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它是西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 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 鲁迅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曾三次向国人推荐过此书。

内容简介

1.死要面子 一旦我们正确理解了“面子”的润滑作用,就等 于是得到了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性 这把锁。 在中国,“面子”是大多数人在社会交往中刻意 追求的境界,不能仅仅理解为头部前面的那一层薄皮 ,其含义比我们西方人所能描述的还要深、还要多。 为了理解“面子”的含义,哪怕理解得不完整, 我们也必须考虑如下事实:中华民族,有一种强烈的 戏剧本能,中国人对戏剧的狂热,几乎可以说是全国 性的,如同英国人之于体育,西班牙人之于斗牛。只 要稍为改动,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将自己看作是戏剧 中的一个人物。他把自己放进戏剧特定场景之中,像 戏中人一样行礼、下跪、俯身、叩头。西方人看到这 种行为,即使不认为荒唐,也觉得多余。中国人是用 戏剧术语来进行思考的。每当他要为自己辩护时,即 便他面对的只有两三个人,他也像是对着大批民众讲 话。他会声嘶力竭地说:“我当着你们的面说。”如 果他化解了麻烦,可以自称在赞扬声中“谢幕”;如 果这些麻烦继续存在,他就会无法“下台”。你要明 白,所有这些事情,永远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 个形式问题;不是事实的对不对,而是形式的合不合 适,与现实毫无干系。如果在适当的时间、环境用另 一种方式讲一段声泪俱下的话,那完全就是戏了。我 们同样站在大幕后面,就会搅坏世界上所有的戏!在 复杂的生活关系中,像这样戏剧化的行为,就会有“ 面子”。如果不是这样做,或者生活化,或者中断表 演,就叫丢“面子”。一旦我们正确理解了“面子” 的润滑作用,就等于是得到了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中 国人许多重要特性这把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的“面子”,很像南洋岛 国的禁忌风俗,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让人难以捉摸 。“面子”的潜在力量既无可否定,又没有规则可循 ,只能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常识来替换。中国人在保 “面子”时的熟练运作,西方人通常完全不能理解, 他们总是忘记其中戏剧的因素;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 ,这一点,中国人与西方人存在异议,很难达成共识 。西方人强求原则,希冀这个原则带来成就;中国的 “和事佬”在调解一些小村庄居民永无休止的争吵时 ,需要考虑“面子”的多寡,正如欧洲政客竭尽全力 考虑政派力量的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问题的 目的不是为了公正,完全只是考虑当事各方的“面子 ”的摆平。所以,对一个东方人来说,法律裁决的公 正,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诉讼的结果,很大比例上 要么调解,要么不分胜负,不了了之。 送他人一份厚礼,是给他争“面子”,如果这份 礼是某个人送的,受赠者出于清高,那就只能收下一 部分,但很少听说全部拒绝的。所以,无论有多少证 据,保住“面子”是首要的。许多保“面子”的例子 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一只网球丢了,被一个苦力捡到 ,因为打网球的他比苦力高贵,不愿在苦力手中得到 东西,便矢口否认这只网球是他的,他走到丢球的地 方,很快“发现”球就在那儿(从他的袖子里滚一只 出来),然后说,这就是丢的球。一位女佣把一位客 人削铅笔的刀藏在主人房间里,客人喊削铅笔的刀不 见了,不久,人们就“发现”这把铅笔刀就在桌布下 ,她装模作样地把它“找”了出来。一位用人不小心 丢失了主人的一把银勺子,他知道必须赔偿,或者要 被扣掉工钱,于是,他提出了辞呈,并故做大方地说 :“把工钱留着赔那把银勺子好了,我不要了!”这 样,他的“面子”保住了。一个债主知道要不回钱来 了,但他还是要到欠债人那儿,严厉地威胁他,以表 明自己的立场,虽然他钱没要回来,“面子”却保住 了,以此来保证自己有前车之鉴。一个用人由于失职 ,一旦得知自己将会被主人解雇,他会故伎重演,然 后再主动辞职,以做到有“面子”。 要“面子”甚过性命,这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是 不可理解的,饭碗可以不要,脸皮却不能不要。我们 曾经听说,有一个知县在被砍头时,要求身穿官服赴 刑场,作为一种特殊的恩惠,以保全他的“面子”!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