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治理方略
作者简介
王定华,河南上蔡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曾在河南大学、河北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学习。历任河南大学教育系教师、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美比较教育、一流大学建设。撰有中美教育观察与研究系列专著(6卷本),总主编“教育治理与领导力丛书”(15卷本)、“‘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42卷本)。在中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推进,逆全球化噪声亦不绝于耳。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俄乌冲突加剧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重构世界经济秩序,冲击全球教育发展模式。为应对全球教育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拓展项目合作、达成规则共识。不过,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地区动荡、冲突骤增,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遭遇诸多挑战,探究新时代全球教育治理方略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2020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重大招标课题“新时代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及策略研究”。课题组对研究主题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统筹规划,在北外国际教育学院、国际组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课题单位和全体课题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举办了多场学术会议,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了“‘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并在教育部支持下成立了全国首家“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北外共识”正逐步达成。 第一,中国要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冠疫情暴露了当前国际治理观念和治理体系的诸多问题,对现存国际治理方式提出了挑战,推动了治理理念的新一轮变迁。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期间,一些国家却未能实现有效合作,个别超级大国在全球抗疫中非但没有发挥领导作用,反而忙于“退群”“脱钩”,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使全球治理遭受冲击。中国作为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负责任大国,正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全球教育规则的制定,承担全球教育治理的更多使命,在全球教育发展中表达中国主张。中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国际化整体布局,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贡献度和影响力,以此在全球教育事务中发挥较大作用,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过程中已从“跟跑”转变为“并跑”。中国已建立一系列国际教育合作机制,提供多种形式的国际教育援助,不断增加全球教育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地区性多边教育合作以及全球教育治理人才培养输送,为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下了必要基础,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公信力和话语权。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角色正由接受者和参与者向建设者和推动者转变。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中国将在后疫情时代找到适合自身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走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在全球教育治理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全球教育治理应当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重要理论支柱。2016 年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强调“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力量,推动沿线各国围绕实现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形成协作机制”,要进一步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实施。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不同区域中的教育国际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相互借鉴成功教育经验,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携手发展文化教育、合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不同文化教育体制之间互利合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文化教育改革发展的睿智之举。 第四,构建中国高校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支持体系势在必行。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中国亟待参与全球教育规则制定与议题设置,不断拓展和深化同各国政府部门、各类教育研究机构、教育智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BRICS)等的教育合作。亟待关注全球性的教育问题,加强对国际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吸引优质人才资源、知识信息资源以及关系网络资源,积极推广教育研究成果,将中国思想、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介绍给世界。亟待培养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同时,中国需要通过教育援助、海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形式,建设一批教育类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实践支撑。还需要加强教育文化外交,促进文化融通,增强文化互信,破解文明冲突,搭建起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与世界各国携手谱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2035 年,中国更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让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稳居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伴随着教育事业繁荣、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在实施全球教育治理方略、担负大国责任方面必将彰显更大决心、更强意志。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研究与实践任重道远,期待本书能为建设教育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强国和一个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负责任大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深入参与全球教育规则的制定,成为全球教育治理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是时代赋予的关键使命,也是国家发展开启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重大招标课题“新时代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及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VDA200004)核心成果,对我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球教育治理的总体方略开展了全面系统研究,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策略建议,体现出站位高、视野广、理念新、对策实等优点,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