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之白洋淀纪事(孙犁作品集)

芦花荡之白洋淀纪事(孙犁作品集)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河北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芦花荡之白洋淀纪事(孙犁作品集)
ISBN: 9787566613684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内容简介

一天的工作 从阜平到灵丘的路上,有一个交通站,叫口头村 。这个村子在河北和山西的交界上,从这村子再爬过 一条山岭,就是山西省了。在这条路上,还有长城内 线的残迹,山口上,还有一个碉堡。 口头村交通站门口,摆着几十根铁条,就是火车 轨,这些铁轨,要在今天送到灵丘县大高石站上去。 交通站长红眼老八,正站在铁轨旁呼喊着,手里 的长烟袋握得紧紧的,而那系烟袋的东西,是一条以 前用来锁狗的铁链子,显得太不配合了。 有一群人聚拢来了,这是各村来的自卫队,运送 铁轨的。这一群人,是一色旧法染制的蓝布短裤袄, 头上有包着一块黑色布的,也有戴着白粗布叠成的孝 帽的。 人家都有山西人那一副和气的脸,笑起来就更显 得和气了。 红眼老八呼喊着:“三个人抬一条——两个人抬 ,一个人预备替换,气力大小配搭一下。” 人们还都是愿意同自己村里的人一组抬,大家你 喊我,我喊你,组成了十来组。这些人是从九个村子 来的,近的三五里,远的有二十多里的。 十组人组成了,剩下了一个有喘气病的家伙,显 然是没人愿意和他一组。 红眼老八看见那个家伙站在一边苦笑,就跑到他 跟前说:“老哥,没人和你一组是便宜,回头有一个 小包裹,你送走吧!” 一组组抬起铁轨走了,爬上山道…… 这时,从街的东头跑来三个小孩子。 真是三个小孩子,领头的那一个也不过十六岁。 他们跑过来,还都喘着气,头上冒着汗气,肩上背着 粗麻绳子,手里提着一个布饭袋。 领头的那个银顺子,看见人们一组组抬着铁轨走 了,他着急地向红眼老八问:“谁是交通站长?” “我是。” “我们也抬一根。” “你们是哪村的?” “潘家沟呵!” 银顺子接着说下去,他们村里离这二十多里地, 昨天接到这里去的“公事”要三个人,因为村里的自 卫队今天都到西边工作去了,就叫他们三个来了。他 们三个,两个是青抗先,一个是儿童团,他们一夜都 没有好好睡,他们出来工作和大人们在一起还是第一 次,他们天没明就出来了,可是走错了路,直到现在 才到了…… “还不晚吧?站长。”银顺子末了,笑着问一句 。 “晚是不晚。”红眼老八说,“不过你们能顶事 吗?” “能呢,站长!”银顺子说,“我能背二斗小米 呢!他们两个也不弱,在村里摔跟头,他们也称霸呢!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