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佩琦回忆录/隐蔽战线春秋书系

葛佩琦回忆录/隐蔽战线春秋书系
作者: 葛佩琦|责编:贾丽
出版社: 中共党史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7.20
折扣购买: 葛佩琦回忆录/隐蔽战线春秋书系
ISBN: 9787509854396

作者简介

葛佩琦,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口,投身革命洪流。作为学生运动领袖,他在一二九运动中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抗日救亡一线曾两次被捕,在狱中坚定不屈。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徐州会战后,组织了黄泛区以东的唯一抗日武装,之后深入日统区进行对敌策动和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少将督查的名义打入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搜集敌军事情报。本书是葛佩琦晚年对其不平凡一生的回顾,以朴实冷静的笔触记述几十年为党艰苦奋斗的历程。

内容简介

一、我的青少午时代 1.放牛放猪苦读书 我1911年9月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县仁兆镇所属的一个 农村——淖泥沟村。少年时家境贫寒,父母膝下有我们弟 兄五人和一个妹妹,八口之家,只有三亩半地。我8岁时, 开始从塾师赵锡圭老师读书。农忙时节,村塾放假,我就 回家帮着干农活。因为我是最小的弟弟,哥哥们不肯让我 下地干重活,我就去放牛放猪。我们村西北有一片荒地, 村民把它叫作“西北荒”,这是放牛的好地方。我把牛纲 绳(拴在牛鼻上的绳子)接上一条长绳子,把绳子的另一头 拴上一个铡钉(约30厘米长的铁钉),把铡钉插进草地里, 牛就可以在半径约6米长的圆圈内吃草,而跑不掉。我就坐 在河边的树荫下读书。晚秋季节,在刨出地瓜(白薯)的空 地里,还遗留有埋在土里的小块地瓜,这是放猪的好地方 。我把猪赶到地里,猪用嘴翻土找地瓜吃。我就坐在高坡 上,一面了望着猪,一面看书。 当时,平度县只有一所县立高等小学,没有县立中学 。有一所美国基督教会办的知务中学及附属小学。我从私 塾考入了该校小学六年级。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知务中 学停办了。在本县没有中学可升,我就在家干了半年农活 。我升学心切,听说距平度县城30。多里的黄县城,有一 所崇实中学,办得还不错。1929年春节后,我父亲给我买 了一条小竹扁担,让我担着行李和书籍,随着我们村赴黄 县当长工的乡亲们,到了黄县,考入了崇实中学。这也是 一所美国基督教会办的学校,校长是一位美国牧师,他的 中国名字叫蒲其维。 1928年5月3日,日本侵华军队在济南,肆意屠杀我国 同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1930年5月3日,黄县 崇实中学学生会要召开全体同学大会,纪念五三惨案。大 会秩序单上列着“向国旗三鞠躬”。美国校长说,“向国 旗鞠躬”,那是崇拜“偶像”,违背了基督教教义,要求 学生会取消这一项。学生们坚决反对。在开会时,全体同 学毅然向国旗行了三鞠躬礼。第二天,美国校长宣布:“ 停止上课,解散学校。”美国教员立即停课,中国老师继 续上课。在老师们的支持下,学生们组织起读书维持会, 维持学校秩序,保证正常上课。维持到6月中旬,举行了期 末考试。名义上宣布放暑假,实际上学校就解散了。 有钱的同学准备转到其他城市上学,我怎么办呢? 2.背起书包上北平 放假之后,我把行李、书籍和那条小竹扁担存放在肖 老师家。我徒步走了三天,回到了家。我向父母汇报了黄 县崇实中学已经被解散,下学期不能再到黄县上学了,我 并说了我想去北平上学的设想。父亲有些犹豫,并说,没 有钱。母亲说:要去就去,北平饿不死活人,没钱读书, 就找点工作干。我在家住了几天,父亲东借西借,给我凑 了15元钱;母亲给我做了一双布鞋和一套粗布白裤褂。我 就回到了黄县。在肖老师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我担着行李 ,背着书包,到了龙口,住在一位平度老乡开的中华客栈 ,等了三天船。那位老乡不但没有要我的栈房钱,还帮助 我买了一张便宜的船票。上了轮船,站在甲板上,看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