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表演特训营:重塑身心,感知自我,创造角色

7天表演特训营:重塑身心,感知自我,创造角色
作者: 著 者:姜若瑜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6.00
折扣购买: 7天表演特训营:重塑身心,感知自我,创造角色
ISBN: 9787559472168

作者简介

姜若瑜,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主攻戏剧表演、导演,辅修现代舞编舞,回国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调至表演系。曾任北京京剧院导演。主持并参与国内外多个戏剧教育研讨会并做工作室。在山下学堂教授表演课程,亦指导职业演员表演高阶班。曾为电影《萌芽》《我要我们在一起》担任表演指导,并帮助过许多演员准备其在影视剧中的角色。译著有《激昂的幻梦:从斯坦尼体系到方法派表演》。曾为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担任审校。

内容简介

正文赏读 第一天 这些天总是有些闷热,但时不常就会下一阵雨,天就会凉爽一些。 山下学堂除了它的时尚感,最有特点的就是让人感到放松、平静。 中午一点半,在一楼的小剧场要与二十个演员见面,之后七天会与他们一起度过。有些期待,但是也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个小群体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虽然其中有两人曾是我的学生,她们想要什么我是很了解的,但是其他的演员呢?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否也和我认识的一些演员或我的学生们一样呢? 我要用方法派的训练理念及一些戏剧表演练习,结合我这几十年来所积累的,为帮助我们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演员而设计的练习来训练他们。希望在这七天的时间里能够通过练习,及对表演理论的讲解,从表演元素开始,到情感的建立,并触及一些创造角色的方法,来帮助他们。 我知道一定会有挑战,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固有经验,想要打破,需要勇气。而且七天的训练只能开个头…… 无论怎样,我还是很期待,很想了解他们的困惑与希望。 我曾经的研究生玥也自告奋勇来协助我——她已在门口等着我了。 今天有些闷热。看到路过的人们大多无精打采的,我想中午上课真不是好时机。虽然闷热,但是一进玻璃门后马上凉爽下来。小剧场里很安静。我以为二十个演员也许还在楼上参观学堂的教室,其实他们都已在小剧场的观众席中等待上课了。 我站在观众席台阶上旁听着学堂老师介绍课程及上课规则等。听到介绍到我,我赶紧走出来面对他们站着,于是学堂老师把课堂交给了我。 我面对的是真实存在的二十个年轻演员,他们的眼中都充满了一股劲头,他们大多数直立着后背坐着,专心地注视着我。我看到他们认真和渴望的样子,很是高兴!我喜欢这样的眼睛、这样的神情、这样的身体表达。 几句自我介绍之后,我就切入正题了。 关于文字 演员一辈子都要与文字打交道! 演员要读剧本、做笔记、做剧本分析、做关于角色的准备工作等,这些都需要文字的参与。如何与文字成为朋友,受益于它?首先要对文字感兴趣,不能惧怕。 如果想要做个好演员,一定要爱上文字,要开始读书。不一定读了书就能成为好演员,而多读书,就一定能做得比现在好。 这几天请他们去购买并阅读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为什么一开始就推荐他们去读此书?原因很多,与文字有关,与感觉有关,与创造角色有关…… 以与创造角色有关为例。我们都很容易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衡量别人,即使是生长于相同的环境、群体中,同一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有差异,更不用说来自不同的家庭,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不同,每个个体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认知都存在着差异。演员最需要认知的就是人类的情感。虽然《局外人》是一部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但是其中对个体情感的认识能够给演员提供另一个角度去了解人性。例如,主人公把对母亲的情感深藏于心,没有昭示自己对母亲离世的悲伤,并不代表他不爱自己的母亲,而是他忠实于自我……主人公“离经叛道”的行为是极好的例证,让演员能更多地了解人性的复杂。 其次,演员要学会反观自我:是否有些时刻我们的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是错位的,有时我们的表达是否为了迎合世俗的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迎面走来的这个人和你的关系非常一般,他曾经的一些做法让你感到不舒服。但是因为人的个性不同,待人接物的习惯不同,有人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态度,得体地与他打招呼;有人会假装没看到他,眼神躲向别处;也有人会不留余地根本不搭理他。大家想一想社会中表现的人与人的关系更多是哪一种呢? 再有,演员在创造角色时常常会说人物的逻辑有问题:“这个人物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否认,有时编剧在建构人物时会出现组织、安排得不得当,使得人物的存在和他的发展轨迹出现一定问题的情况。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样解决?我想除了和导演、编剧商榷以外,还另有一个解决办法——把自己择出去。不要用自己的逻辑去揣摩人物的逻辑,要努力站在人物的角度去思考,也许有些原来觉得难以理解的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由此会顺畅很多。千万不要用自己的逻辑去合理化人物的情感和行为。 《局外人》有很多细腻的感官感受描写,能引导我们演员认识和关注感官细节。加缪对光影、人与外界接触时身体感官感受的详尽描述……这一切会怎样影响人的心理感受?这样的细节也正是我们的演员所需要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从来都是以背诵为手段,少了很多对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事物观察能力的训练。这致使我们的演员大多过于理性,极大地缺乏感性的支持。演员们对角色的认识也大多从理性入手,他们能够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能够找出编剧逻辑的破绽,于是便抓住人物的逻辑问题,使自己从创造角色之初就走了远路,而在实际扮演角色时他们又缺乏感性的建立,使得最终呈现的人物形象稀松平常。 《局外人》也会给演员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机会。伟大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行为方式,他们是特殊情境下的特殊人物,是独特的、不同寻常的。大千世界里充满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而我们所认知的世界都是基于我们的经验,因此我们看问题会片面,可是作为演员恰恰不能片面,要以开阔的心境去面对。要不断地去了解生活,因为生活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只有多多认识和了解人、人所做的事,才能创造出饱满而鲜活的人物。 人们日复一日地忙忙碌碌,为了事业,也为了生计。真正能够踏实地享受生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大众多被赶着去追寻物质财富,也有的追寻声誉和名望,这两种生活状态,演员兼有。尤其是从事影视创作的演员,工作期间的生活状态抽离了日常的点滴,缺少了油盐酱醋、一地鸡毛、琐琐碎碎。 他们该如何认识生活?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能让他们荡漾在生活的海洋中,能让他们享受到阳光和空气,这就是间接经验,而演员还可以从自己真实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这两者都能够帮助演员认识人生,继而把这些经验投入到自己的创造中。 建议大家阅读老舍、沈从文、莫言等文学家的作品,外国文学家如契诃夫、川端康成、纪德等的作品。我希望每个人挑一篇老舍的短篇小说,作为这次工坊的课后阅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认真仔细地研读,从人物的穿着、表情、动作、内心活动、潜台词与内心独白等方面,去领悟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个人物的。 文学对演员的滋养有着不可小觑的效力,作家的文字会开阔你们的视野,使你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张开,敏锐起来。演员对文字必须敏感,要尽量像小说家和诗人那般去感受,从文字中去体验生活该是怎样的状态,要能够借由书中人物的生命去感知大千世界。因为演员要做的是把自己对生命的认知投入到另一个人,也就是角色身上。如果自己对生命并没有强烈的感知,没有体验着每天美妙的生命历程,怎么可能把纸上的人变得活灵活现呢? 希望在这六天的时间里,你们能够从新的角度看自己、看事物,面对表演也会有一些新的方法。演员要很好地了解自己才能把自己放到角色中,因此我也希望你们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以往的表演教学对感知的认识及训练相对薄弱,我们总是对演员说:“去感受!”但如何感受?我们也常说:“注意力集中!”但如何集中注意力?这些都是要训练、要培养的。从理性认识入手分析角色的创造方法是一个方面,感性地建立与挖掘角色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二者兼顾才能创造出丰富饱满的人物。 说完后我有些担心,一开课就说这么多,他们是否会感到很反感,会坐不住?他们已经演过很多戏,不习惯当学生,坐着听老师讲话。但是我看到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并且也和我有眼神的交流,鼓励着我说下去。不过我知道要恰到好处,就像表演时一定要有分寸感,多了不好,少了不清晰,于是我决定先到这里,需要让他们动起来。 开始训练前,我问:是否大家都相互认识?他们纷纷转头,微笑地看看身边的人,大多又转向我,摇摇头。只有两三个人把目光聚到别人脸上,露出熟悉的微笑——他们过去曾经合作过。 好的,这是个新群体!大家要迅速相互认识,最重要的是迅速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带着这些事先准备好的想法,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训练。 首先从热身开始。我早已毕业的研究生玥自告奋勇来帮忙,担负起了带领他们热身的工作。 热身、放松、呼吸 练习1 (时长约十分钟) 活动关节——扩胸——正压腿——侧压腿——转动腰部——拉伸肩部肌肉——拉伸背部肌肉——跳跃——高抬腿跳跃…… 随后进入表演课堂的放松练习。 练习2 (时长约十分钟) (1)平躺在地上,闭上眼睛。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让呼吸和 心跳慢慢地平稳。慢慢地吸气,让腹部充满空气,再慢慢地呼出,让气息变得非常通畅。这个时候再慢慢地用鼻子吸气,用嘴呼出,呼气的时候牙齿稍微张开,像蛇一样发出咝咝的声音,反复几次。 (2)站起来,呈中性状态,眼睛像佛一样半睁半闭。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脖子上,向前、右、后、左,再向前转动。一定要慢慢地顺时针转动,然后再换反方向。几次后回到中性状态。 (3)把注意力放在肩膀上,高高地把肩升起,再往后,使胸腔打开,往后画圈。换反方向,一定要慢。几次后回到中性状态。 (4)把注意力放在两只手上,两个胳膊向前抬起来,和身体成九十度,慢慢地顺时针转动手腕,几次后再逆时针转动。慢慢地放下胳膊,呈中性状态。 (5)把注意力放在胯骨上,慢慢地往右边再到左边地转动,几次后换到往左再到右地转动。回到中性状态。 (6)把注意力放到膝盖上,屈膝,慢慢地从左到右画圈,几次后换反方向。回到中性站立状态。 (7)把注意力放在双腿上,重心移向左侧,右脚点地,慢慢地转动踝骨。回到中性状态。 (8)把重心放到右脚上,左脚点地,慢慢地转动踝骨。回到中性站立状态。 (9)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脸上。睁大眼睛,再让眼皮放松下来;张大鼻孔,再让鼻孔恢复正常;张大嘴,再让嘴唇自然闭合。最后呈中性状态站立。 练习3 (时长约五至十分钟) (1)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空气由鼻子吸入,经过咽喉,进入气管……张开丹田,让空气稍做存留,微微张嘴,缓缓呼出。 (2)在呼吸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呼吸的通道很通畅。 (3)呼吸平稳后,把注意力放在心脏,感受自己的心跳。 我很喜欢让学生们做呼吸练习,因为结束后总能看到他们轻松、心满意足的样子。 感知空间 练习4 (时长约十分钟) (1)大家走动时要填满整个空间,不要绕圈,要穿插至每个角落。 (2)走动中与对面的人打招呼,用眼睛问好,也可以说一句话,所说的话不要经过思考,要感受自己内在的一种冲动感。不要为了说而说,一定要感受到自己有愿望再把话说出。对某人说话时,要用眼睛看他,对方也要回看,用眼睛或语言回应。 (3)走动中要用听觉去感知周围同伴的节奏,大家的步调要一致。 虽说只是简单的行走,但是大家似乎不能保持统一的节奏,于是我叫停练习。 我对大家说:“大家开始走动的时候,有些人很严肃,有些人有点不安地用眼角看刚走到自己身边的人,而大多数人的脸上则是出现了拘谨而羞涩的笑容。虽然你们都已在影视剧的拍摄工作中摔打多年,但是你们中的大多数很久都没有进过表演课堂了,还有个别人从来没上过表演课,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自学成才类型的演员,所以我们得慢慢来。” 听我说完后,大家把刚才提着的劲一下子松了下来。 “没想到简单的行走就难倒了我们。”小汐有些感慨地说。其他的人则开始和身边的人悄悄地交流着。 “主要是大家的心是浮着的,没有静下来去听你身边人的脚步声。要把听觉的感知放到第一位,大家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点上,整体就能创造出和谐的氛围。” 再一次开始行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上,整体渐渐地出现了一致的步调。突然,我注意到有个演员戴着一顶漂亮的棒球帽,帽檐压得低低的,只有他一个人的脸我看不清楚。随即,我走到大家中间,和他们保持同样的节奏,我一边说着练习的要求,一边不经意地走到他身边,开玩笑地伸手一把把他的帽子从头上摘了下来,同时还在继续给出指令。被我摘帽的小池愣了一下,眼睛里瞬间充满了无措,他下意识地说道:“我今天没来得及洗头。”他身边有人低声笑了出来,我赶忙嘘声制止笑的人。但是看到小池的眼神,我有点后悔刚开始上课就吓到他。我赶快走到他身边悄悄地说:“没事,头发不脏!因为我想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实话,我想看到所有人的眼睛,因为表演需要有交流。我看到小池也在努力地调整自己。 演员内在真实的情感+角色言谈举止的外部展现=角色形象 如果“我”不存在,角色就没有安身立命之地。 *** ★ 姜文、陈坤、周迅、俞飞鸿、梅婷、舒淇重磅推荐 ★ 中央戏剧学院名师表演课堂大公开 △ 结合影视剧案例进行讲解,为职业演员提供精准有效的实战指导 △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短期训练目标,迅速提升角色塑造能力 *** 《激昂的幻梦》作者李·斯特拉斯伯格曾说,方法派绝不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它是活生生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其传承的炬火永远会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点亮。本书正是它的一次新航行的果实。在姜若瑜老师的表演特训营上,方法派将以更适合中国演员文化背景、创作场景的方式,帮助他们开启重塑身心、感知自我、创造角色的表演旅程。 ? 打开身体和心灵,为表演做好准备 ◎ 成年人如何重新学会像孩子那样用本能去感知、去表达? ◎ 斯特拉斯伯格所说的阻碍演员情感表现的五类问题是什么? ◎ 如何疏通情感表现的渠道,与他人、与环境、与自我建立真正的交流? ? 从表演训练入手,兼为即将扮演的角色定基调 ◎ 角色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将演员的个性融入角色的创造中? ◎ 为什么要向角色提出上千个关于角色的问题?真的有这么多问题可以问吗? ◎ 类型化角色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形象?年轻演员怎样突破偶像剧类型化的人设? ● 理性+感性接近角色 ◎ 演员如何抓住所需表现的角色实质?如何从剧本中找到建立角色的素材? ◎ 古诗词练习和表演有什么联系?如何将唐宋诗词运用到角色准备中? ◎ 创造角色时需要做好哪十一项案头工作?如何使理性的准备变为感性的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