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远方气象/陈应松文集
作者简介
陈应松,祖籍江西余干县,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春夏的恍惚》《灵魂是囚不住的》《所谓故乡》《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等5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选》4卷。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2014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 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
内容简介
我们丢失的读与写 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演讲 文学的读与写,出现了巨大的问题,造成了我们当前 阅读者与写作者双双的困惑。如果稍微关心一点儿阅读文 学作品的师生,你们也可以参加一次这种讨论,究竟我们 这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让大家对当代作家的作品甚至世 界名著都不满意,成了不读书或者只读流行小说的一代 人。 读与写,我还是先来谈作品和作家。没有作家的写 作、出书,就不会有阅读和读者。不要怪读者,要怪就怪 作家。 作家是人类精神生活所召唤的结果。人们有了充足的 饮食和舒适的生活之后,渴望阅读,渴望了解更多人的世 界,也有穷人饥肠辘辘的也渴望通过阅读忘掉自己的处境 和悲痛。比方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作者声称在这 座教堂的墙上,有人刻下了“命运”二字,如果是一个普 通人,看到这两个字,也一样会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 心,谁在这上面刻写的字这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感叹他的命运是不是太悲惨他是个男人还是女人这些人 中,有一个是很聪明的、大脑活跃的,善于想象和虚构的 人,他于是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于是将这二字虚构成了 一本书叫《巴黎圣母院》,约四十万字,讲述了一个刻字 人传奇悲惨的一生,这个人就是作家雨果。他在书的序言 里讲得很明白:“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 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 出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命运。这几个由于年深 月久而发黑的并且相当深地嵌进石头里的大写希腊字母, 它们那种奇特字体的奇特式样和笔法不知标志着什么,仿 佛是叫人明白那是一个中世纪的人的手迹。这些字母所蕴 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他多方寻 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 罪恶或悲惨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偏僻墙角上之后才肯离 开人世。”最后他说:“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 这部著作。” 人类需要阅读,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成为一种文 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 补充,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人们多么富足,文学作 品依然会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阅读依然会以更为先进舒 适的方式存在。有餐馆,有超市,也一定会有书店。“养 儿不读书,只当养头猪。”中国人认为人和猪的区别,就 是你读不读书。 也有一句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家在 这个时代虽然不会遭遇到他的先辈的文字狱、砍头、挖膝 盖、阉割等人生迫害,但遭遇也不会比古代作家更好,他 们遇到的问题是老祖宗们从未遇到的。如果李白是活在今 天,他的诗再好,也没什么人读。他恐怕只有两种选择来 推广自己:一是在微博上装“大v”;二是搞行为艺术,因 为你靠写《蜀道难》难吸引眼球,现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 人还多,只有披头散发,到哪个人多的地方装疯弄邪,甚 至胸前挂个牌子写上“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