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波新书:德国史10讲
作者简介
坂井荣八郎 1935年出生于千叶县,1959年于东京大学文学部西方史学专业毕业,1962—1965年马尔普尔克大学留学。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圣心女子大学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专攻德国近代史。出版《德国、奥地利历史导读》《德国历史之旅》《歌德与那个时代》《欧洲:通往德国的道路》《德国历史百话》等书。 译者简介: 龚娜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史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皇室。出版专著《昭和天皇的思想与行动研究》。
内容简介
“条顿堡森林战役” 近年来,日本在考古 学上的发掘、发现接连不 断,虽然其中也存在文物 造假的丑闻,但还是突破 了学界范畴,受到社会广 泛关注。 德国的考古发掘情况 如何,作为非考古学家的 笔者并不是非常清楚,但 近年德国发现了可与吉野 里相媲美,甚至比其更具 意义的遗址,即“条顿堡 森林战役”的战场遗址。 该遗址自塔西佗等罗马的 史学家起流传至今,但具 体方位不明,经过这次发 掘及考古研究终于得到证 实。 公元9年,罗马帝国正 处于第一任皇帝屋大维的 统治时期,被尊称为奥古 斯都时代。此前,恺撒大 帝已经将高卢(现法国) 至莱茵河地区纳入罗马版 图,奥古斯都则进一步进 军征伐莱茵河以东的日耳 曼尼亚地区。罗马军虽然 东至易北河流域,但公元 9年,瓦卢斯将军率领的 罗马三军团在“条顿堡森 林”遭到由切卢斯克族首 领阿米尼乌斯所率领的日 耳曼部落军队的突袭而惨 败。瓦卢斯自刎身亡,罗 马军团溃不成军。得知战 败消息后,奥古斯都受到 极大打击,据传他接连几 天叫嚷着:“奎因克提里 乌斯·瓦卢斯,还我军队 !”经过这次战败挫折, 他放弃征服莱茵河与易北 河之间的地区,此即“条 顿堡森林战役”。塔西佗 将阿米尼乌斯称为“日耳 曼尼亚的解放者”(塔西 伦,《编年史》第二卷) “日耳曼尼亚的解放者 ”阿米尼乌斯 读者不难想象,塔西 佗及其他提及这场战役的 罗马史书,在16世纪初经 由人文主义者传播到德国 后,阿米尼乌斯作为击败 罗马的日耳曼英雄受到广 泛关注。如同古代日本的 故事通过《后汉书》《魏 书》等中国史书流传回日 本一样,古代日耳曼世界 的种种也通过塔西佗的《 日耳曼尼亚志》等罗马史 书流传回德国。“阿米尼 乌斯’’的形象并非形成于 古代世界,而是通过近代 人文主义在对罗马文物进 行考证的过程中产生的, 即近代的产物。但不管如 何,近代以来仅在文学及 戏剧创作领域,以人文主 义者帝国骑士乌尔里希· 冯·胡滕的《阿米尼乌斯 》(1515—1520)为开端, 出现了大量的阿米尼乌斯 戏剧。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反 拿破仑的爱国诗人海因里 希·冯·克莱斯特的《赫尔 曼战役》(1808)。赫尔曼 是阿米尼乌斯的德语名, 该剧以罗马来影射法国, 在这场激烈反对拿破仑的 戏剧面世之后,阿米尼乌 斯以及赫尔曼在德国成为 反对法国民族主义的象征 。此后,德国于1841年 在代特莫尔德市郊外(战 场推测地之一)修建了“赫 尔曼纪念像”,1875年落 成,由其皇孙(后来的皇 帝威廉二世)亲临揭幕。 该纪念像由国民筹款和国 会决议出资建成,象征着 全体国民爱国主义,而更 多体现的是军国主义色彩 。然而时至今日,自军国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覆灭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 ,现在只能说,该像是过 去德国军国主义的反面纪 念碑。 战场遗址的发现 无论如何,作为与德 国国民史有如此之深刻关 联的一场战斗,学者依然 不断地探寻这个可能在某 处存在的战场遗址,其过 程就像是日本为发现邪马 台国而付出的努力一样旷 日持久。近年,该遗址终 于被发现了,遗址位于德 国西北部、以签订《威斯 特伐利亚和约》而闻名的 奥斯纳布吕克市向北约20 公里,现称卡尔克里泽的 山村地带。虽然这一地点 偏离了条顿堡森林(以奥 斯纳布吕克近郊为北端的 带状山地),但恰好被夹 在山地与沼泽地之间,与 塔西佗的描述一致。 实际上,19世纪的大 罗马史学家泰奥多尔·蒙 森曾推断出那场战斗的位 置,然而支持这一说法的 人却很少。1987年.英 国的一位业余考古学者曾 在这里使用金属探测器发 现了罗马的硬币。以此为 开端,1989年后发掘工 作正式开始,大范围地发 现了罗马时代的金、银、 铜,以及武器、工具、人 骨(皆为壮年男性,且留 有伤痕)等。略去细节不 谈,这些硬币全部是公元 9年之前的物品(包括背面 刻有“瓦卢斯”的物品)。 这一细节成为决定性因素 ,使得条顿堡森林战役战 场遗址正是此处的观点被 普遍接受。如今,瓦卢斯 战役已经广为人知,当地 修建了纪念性博物馆和历 史自然公园,并于2001 年开馆。 P3-6 从神圣罗马帝国始,至近现代“两德”统一,《德国史10讲》以通俗形式将德国历史铺陈开来。皇室、教廷、贵族,外交、战争、重建,或许你想了解的德国史,正在这掌心的一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