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中的蜜与毒:哈佛心理导师的性格自修课

性格中的蜜与毒:哈佛心理导师的性格自修课
作者: (日)加藤谛三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性格中的蜜与毒:哈佛心理导师的性格自修课
ISBN: 9787559627179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 1938年出生于*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同时还担任过*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綬章”大赏。 著有《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互相伤害吗》《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等数十部经典的大众心理读物。

内容简介

**章 让双方共同成长的良性关系 越是拘泥于胜负的人越没有自信 神经质竞争。我**次接触这个词是在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所著的《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这本书中。 在书中她举出了神经质竞争的几个特点。**个就是,神经症患者总是不断地和别人比拼着胜负。明明没有被谁要求却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和别人一较高下。 确实,有些人无论在任何话题上都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并且在与自己专业领域毫无关系的事情上也会怀有竞争意识。不禁让人疑惑,这个人的防守范围到底在哪里。 就像是一个人在防守九个人打出的棒球一样。对于这个人来说其实没有一点需要争的必要,但他却会不由自主的与人竞争。 对于现在没有竞争关系、甚至是在未来都不会成为竞争对手的人也怀有竞争意识。 从前有一位患有神经症的大学教授。可以说他全无学术方面的成就。但是他对于学术领域却怀有极强的竞争意识,对于其他教授的任何业绩都不屑于顾,连呼无聊。 而这个人在收入方面又要去和实业家们一较高下。总想炫耀自己比实业家还有钱。他常常说:“公司的老板也不过如此,其实**没有财务自由……”试图以此证明自己*有钱。 大体上没有人是为了成为富翁而留在学校的。所以在大学中总是夸耀自己有钱的人不会有什么学术上的成就。*别说是和企业家去比较财产的人了。 但是神经症患者,会对防守范围外的领域也怀有竞争意识。而且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和他探讨演艺圈的话题,他也能以“其实我……”开始,找出各种证明,以彰显自己在这个领域也很**。 从“中学的时候,我曾和现在有名的某某演员在文艺会上……”开始,滔滔不*地讲述自己在文艺会上如何成为主演而那位演员只是配角,自己的演技也要比那位演员还要出色等等。 还有*让人惊讶的。话题涉及到体育,他又会马上以“其实我……”开始讲述他在体育方面的成就。中学时游泳速度比谁都快,如果那时候继续练习下去的话现在一定已经是奥运会选手了等等。 总之不管是聊什么,他都能在这个话题上一较高下。但是实际上,他对任何领域都并不关心。只是在意胜负,而失去了对事物真正的兴趣。 对他来说,在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有趣或有意义都无关紧要,他真正关心的只是这件事能够为他带来多少名誉。 恐怕对于他来讲没有一件事是真的有信心的,所以才会对所有事都**在意。其实只要能对一件事感兴趣并且能够孜孜不倦地做下去,就不会胡乱地在所有领域里都想要和人争个高下了。 恐怕他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不安。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提升不了业季。但却又想在所有领域里都显摆下自己。 人要有所长的真意 卡伦·霍妮这样描述了神经质竞争的第二大特征。自己的成功必须是新颖的、独特的,不然就会浑身难*。神经症患者本身对自己实现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其实没有一点兴趣。 就像是前文所说的,神经症患者在自己有所接触的领域中都想要彰显自己是***的。 卡伦·霍妮举了个女超人的例子。这位女超人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必须是**,而作为贤内助也要是*好的。还必须是*时尚的、*有品位的。也就是说,神经质竞争的第二个特征具有野心的性质。但是这种野心不是以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中心,而是围绕着所有的活动展开。 ……the ambition is not centered on a definite goal, but spreads over all the person’s activities. 人不是全能的神,如果继续这样逞强下去,到*后不会有任何成就。而且还会浪费了这个人本身所拥有的才能。 神经质竞争的患者到*后不仅不会获得任何成就,还会**的消耗自己。比任何人都努力,比任何人都吃苦耐劳,但到了*后却一无所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的正是神经质竞争。神经症患者总是想要鱼也想要熊掌。 常听人说人要有所长,我也是这么认为。人只要能有一件擅长的事,并且这件事能够带给他自信,就可以避免没有意义的神经质竞争了。 人常常是因为没有自信,才会在**没有必要去比较的地方怀有竞争意识。因此消耗自己的能量。 朝*新闻周四版中有一页名为《玛丽安》(《マリオン》),莫蕾尚先生每周会在这页刊登一些独特的随笔。其中有一期的题目是《输》(《負ける》)。 说的是*本人在议论问题时,总爱计较输赢。议论本来是为了让双方互相交换观点,但是*本人却不能如此。据说法国人不会像*本人这样“议论”问题。 “和年长一些的*本人聊天时,常常会听到他们说’*本人打仗打输了……’。就算现在*本的经济在世界上屈指可数,他们也还是很在意曾经的失败。” ★【来自哈佛心理导师的性格心理学,看清自己性格中的蜜与毒,才能成为*有力量的自己】 什么是性格中的蜜?心怀善念、不卑不亢、*辱不惊……无论是什么优点,都能带你在这个功利的世界披荆斩棘。 那,性格中的“毒”又有哪些?遇到困境总想退缩、抱怨;陷入自我苛求,对取胜有着强烈的执念;只有在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功”时才感到开心;和亲近的人互相伤害,亲手搞砸重要的关系…… 这些性格上的缺点,就是你前行途中的荆棘! ★【给你方法、解药和出路,让内心的小世界充满能量,然后,*辱不惊地面对成人世界的规则】 只会主观地对自己批判的人,和只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看不到问题的根源,也看不懂*大的世界。 通过本书,打开对内在世界的无限探索,获得看待自己与世界的新角度,找出自己的缺点及长处,有针对性地自我提升,蜕变为成熟而有韧性的自己。 ★【继畅销书《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和《情感暴力》之后,又一力作!优质内容,倾情呈现】 加藤谛三是*本知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同时还担任过*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在*本心理学家中排名第三。他一生潜心研究心理学,擅长用心理学的理论解析现代人成长普遍困惑的问题,本书是他晚年的成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