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成语故事(学生版)/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ISBN: 9787305068652
安如泰山 西汉建立后,汉高阻刘邦分封他的兄弟及子侄们 到各地去当王。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他的封国称为 吴国。吴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并且比较富有。刘濞 的小儿子在幼年和汉文帝的太子刘启玩耍时,被刘启 失手打死。刘启做皇帝后,刘濞对刘启仍然怨恨。因 为这件事,刘濞一直在和朝廷作对。 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 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 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 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本来就对皇帝不满 的他趁机联络楚、赵等国的诸侯王阴谋叛乱。刘濞的 手下官员枚乘清醒地看到他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 上书谏吴王》对他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 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 一定要按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 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 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您的地位比 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 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 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 “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 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为了使这些诸侯们能够罢兵,就杀掉了晁 错,但刘濞等人决心与中央政府对抗到底,于是景帝 派周亚夫等率领军队,最终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逃 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 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出处】 成语“安如泰山”出自汉枚乘《谏吴王》:“变 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稳 固,不可动摇。 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叫伯乐的人,非常善于相马 ,只要他绕着马走上一圈,就能根据马的长相判断出 马的好坏。他相马的技巧就是并不根据马的肥瘦与否 来判断其优势。他认为瘦马未必不是良马,膘肥体壮 的马未必就不是劣马。在相马方面,他有着独到的眼 光与经验,并形成了自己完善的理论。 伯乐年老的时候,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写 了一本书,叫《相马经》。他在这本书里,详细地介 绍了千里马的形体特征:额头应当怎么样,眼睛应当 怎么样,身架怎么样,蹄子怎.么样,毛色怎么样… …这些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的儿子看了这本书,决心也要当一个像他父亲 那样的相马名家,于是花了不少时间把千里马的额头 、眼睛、身架、蹄子、毛色等特点背得滚瓜烂熟,准 备出去“按图索骥”,寻找千里马一 几天以后,他儿子高高兴兴地跑回来,连声说道 :“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伯乐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