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雷军和他的小米之道)

口碑(雷军和他的小米之道)
作者: 丁会仁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2.00
折扣购买: 口碑(雷军和他的小米之道)
ISBN: 9787547049914

作者简介

丁会仁 经济学博士、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导、武汉大学硕导、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有着多重身份的他对中国企业发展史、中国财税研究及中国企业管理实务具有深入的钻研和独到的见解,曾获“中国新经济领军人物”“全国中小企业优秀企业家金钻奖章”等荣誉。其出版的《激荡百年——大国企业》《税务管理实务操作与典型案例全书》《税务稽查与税务风险规避技巧实务全书》等多部企业管理专著畅销多年,被业内人士称为“行业口碑”。

内容简介

启动IPO,小米再次站到风口 进入2018年后,小米内部都流传着一个段子:员工的身价和工号绑定——越早进入小米,手上的期权就越多,前100号可能会成为亿万富翁,前1000号至少也是千万富翁。 为什么会有这个段子?因为小米要上市了! 从2017年年底开始,有关小米IPO的消息接踵而至,传言称小米将在2018年首次公开募股,估值为1000亿美元。这条消息的热乎劲儿还没过,一个月后媒体就将小米的估值翻倍到2000亿美元。 就在真假难辨之际,相关消息得到了证实。2018年1月19日,小米召开上市启动会并设定了目标:成为港股上市政策调整后以非标准股权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不过,小米对IPO的细节却讳莫如深,比如上市时间和上市地点。 一直不缺少话题和关注的小米,突然又一次立在了风口。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雷军的这句话是乍听粗糙、细品有理的箴言警句。的确,小米从创建之初就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承受着“行业搅局者”的指摘,被贴过“屌丝专用”的标签,经历了2016年的低迷又在2017年完美逆袭,终于稳稳地站在了国产智能机崛起的时代风口。如今,不管外界存有多大偏见,小米都当仁不让地成为割据一方的互联网大鳄。 小米即将上市的消息,无异于在互联网界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各种疑似Pre-IPO文件接连被“曝光”,证监会高层约谈的消息也时常“被透露”,这让小米浑身上下充满了话题感。那么,小米为什么突然宣布要上市了呢? 早在2015年时,雷军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5年内不会上市,然而几个月之后又改了口风:“考虑到投资人和员工诉求,小米公司并不排斥IPO。”于是,在之后的两年内,媒体总会不间断地报道有关小米准备IPO的消息,亦真亦假,以至于大家对这个话题都麻木了。 2017年,雷军赴美参加高通2017骁龙峰会。在会上,当媒体询问小米IPO的消息时,雷军作了这样的回应:“我没有什么好说的。”然而当天就有消息放出,小米邀请银行准备递交2018年安排首次IPO的标书,这个消息可是把不少人雷到了。 从避谈上市到模棱两可再到板上钉钉,雷军的态度转变飞快,不免让一些人作出猜测:如果小米上市,按照2000亿美金的估值,雷军很有可能超过贝佐斯成为世界首富,因为他持有小米77.8%的股份。 选择上市,难道是雷军急着当首富吗? 雷军不是狂热追求个人财富的葛朗台,他说过:“我们投资可变现的资产,已经是个天文数字。”实际上,雷军除了创业项目之外,他的投资生意同样做得有声有色,不仅拥有小米科技等一系列生态链企业,在他身后矗立的是更为庞大的“雷军系”商业帝国。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个人投资的企业就多达33家,累积投资项目为460个。 说到底,雷军本人不缺钱,但是小米缺得厉害。 纵观国内创业公司的融资状况,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从频率上看,大家都在比着提速,虽然小米有稳定的现金流,然而小米生态链的不断延长和小米之家线下门店的急速扩充,正在拉高小米的供应链需求,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开疆扩土中,想要抢占有利阵地,没有稳定的资金链是玩不转的。这样看来,上市不可避免。 2017年是小米最能折腾的一年。对外,小米积极拔出腿挺进国际市场,对内,与华为、vivo、OPPO等强敌鏖战,这种战略节奏已经不单纯是开拓市场的必然选择,更是想刺激海外投资机构对小米的关注,为日后的上市搞定群众基础。 根据一些媒体报道,小米目前已选择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作为IPO承销商,而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以及中信证券也将参与IPO。小米生态链上的华米科技,已经正式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在美国上市指日可待,或许要为小米的IPO打了头炮。 据接触过雷军的内部人士说,小米上市不可能那么快,最早也要年底。果然是好饭不怕晚,不过在这场盛宴烹饪之前,小米产业链板块已经闻风而涨,据说投资圈的各位大佬正在对小米的股份进行疯狂“扫货”。 有媒体猜测,小米的上市很可能是在香港,这背后又隐藏着何种深意呢? 对小米而言,港交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2017年,香港恒生指数上涨36%,可谓牛气冲天,香港市场的整体造好和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秩序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而且由于地缘优势,国内外投资者都愿意接受小米这样的新经济类公司,反观在美国上市的搜狗,混得就不怎么好。更重要的是,如果小米在香港上市,未来还有机会以红筹股的身份回归内地,可进可退,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 在小米上市这个问题上,雷军的确食言了,但这并非是朝令夕改,而是沉重的责任感强压造成的犹疑。十年前,雷军带领金山准备上市时也曾犹豫不定,直到上市后,雷军才感慨地说,虽然金山的IPO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对他来说却如同攀爬珠峰。 雷军还完了金山的债,现在该轮到小米了。 和金山相比,小米搭上了功能机被智能机取代的时代拐点,不过雷军并没有放弃反思精神,他在小米创办之初就对比了金山当年过于专注软件而忽视市场大环境的教训,他不能重蹈覆辙。 其实在2014年,小米是有机会上市的,当时雷军已经拿到11亿美元融资,估值猛涨到450亿美元,然而他并没有盲动,因为当时的小米还没有建成丰富的生态链,业务单一,不可能单靠现金流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以命相搏。从这以后,雷军一直避谈IPO的事情。 雷军对上市的谨慎,一方面源于金山的前车之鉴,另一方面也是生存环境使然。2017年的种种迹象表明,小米很难在2018年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国内市场很可能会遭遇行业性的瓶颈,销售量甚至会低于2017年。 国内红海浪涛汹涌,国外号角声同样齐鸣,小米会一边吃力地打攻坚战一边不敢放慢扩张的步伐,而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属性掣肘了小米的推进节奏,雷军只有将资金链的安全系数放在关注的第一位,才能确保小米阵脚不乱。从这个角度看,上市也是一条自救出路。 十年光景,让雷军重新带领小米走上IPO之路,当然对他而言,上市并不仅仅是融资,也是为了将小米标志性地打造为成功企业的外显过程,只要小米成功上市,雷军就赢回了错过的互联网黄金十年,圆满旧梦,弥补缺憾,让他的个人创业梦和小米的基业梦同步实现。 虽然上市公司会面临更多无法预测的风险,但小米毕竟是掌握在创始团队手中的企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雷军的领导力和团队的掌控力,会尽量将风险遏制在有限范围内。或许,雷军正是依靠这些才最终说服了自己。 弹指一挥间,十年诸事变。IPO将是小米的一个新风口,也是雷军执掌这艘巨轮驶向大洋的新航道,究竟能飞多高多远,唯有拭目以待。 ◎2018年,小米再次站在风口上——筹备上市,有可能造就新的中国首富。 ◎全面解析“头号玩家”雷军的成长历程,从顶级程序员、劳模总经理、投资成功几十家公司的“雷天使”,到颠覆中国手机市场的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一直在追求什么? ◎依靠新零售策略的转变,小米之家在大陆遍地开花,小米手机2017年出货量近1亿部!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国货”。 ◎“小米模式”人人都在研究,但没人能研究透,因为它不是定量,而是变量,每一年雷军都带来新的“小米模式”,永远站在商业模式的最前沿。 ◎经典案例分析,风口浪尖上,看“雷布斯”如果打造世界罕有的“新物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