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

心理学入门
作者: 隋岩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7.00
折扣购买: 心理学入门
ISBN: 9787509361689

作者简介

隋岩,知名作家,代表作有《心理学与你》《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人生》《缺失的心理课》《小清新心理学》等。京师心智国内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心理自助类图书开发机构。京师心智依托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权威机构的资源优势,上百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致力子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大众。凭借自身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被中国心理学会测量专业委员会认定为“正版量表进学校工程”的全国唯一推广单位。关联企业京师博仁,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培训、专家支持于一体的专业的心理学应用服务机构。

内容简介

  谁是心理变态?  生活中,很多人将“变 态”作为自己的口头禅,如××就是一个死变态;我 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个变态男;公司的同事都是变态 。每天嘴里说着别人是变态的人,到底对这个词语有 多少了解呢?当一个人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时,才会 被认定为变态呢?  人们常常将区别于大多数人, 或者做出越界行为的人视为“异类”。所谓的界限, 便是社会上公认的行为标准、法律和道德要求等。可 见,一个人是否变态,也是来自社会标准的判断,变 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心理学上,对于个体行 为的评定需要专家根据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标准进 行,同时还要考虑到评定者的角度、专业能力和文化 背景,将这些和个体所处的情境结合在一起,才能最 终确定一个人是不是变态。  在《美国诊断分类统 计手册》中,有七个方面的变态指标,如痛苦或功能 不良、不适应性、非理性、不可预测性、非惯常性和 统计的极端、令观察者不适和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 反。按照这个标准,一个女子走到马路中间,朝着陌 生的行人和车辆大喊大叫,她就会被视作变态;一个 男子无法走出家门,一旦走出家门就号啕大哭,他也 会被视作变态。可见,从硬性的标准到评定一个人, 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然,仅仅某一个指标并不 足以认定某人的行为是“变态”,当越来越多的行为 表现满足这些指标时,判定变态的准确性也会逐渐增 大。比如,美国曾经有一位研究生用斧头杀死了自己 的老师,并且在老师的办公室门上贴上“今日不上班 ”的字条。事后,学生并未觉得心存愧疚或者有痛苦 的体验,但他的整个行为依旧可以判定为变态的。   实际上,心理变态并非全部都是极端残忍、令人无 法接受的行为表现,作为一种心理异常,或称作心理 障碍,变态就是一种人的知觉、思维、情感、人格等 方面的异常表现。变态的人会出现幻觉、梦游、精神 恍惚的状态,反之,单凭出现幻觉或者梦游却不足以 判断一个人是精神变态的。  纵观人们对异常心理 的认识过程,恐惧是始终存在的一种因素。人类向来 对心理障碍心存畏惧,尤其是在人类文明尚未足够发 达之时,异常总是和罪恶连在一起。因为恐惧,人们 常常做出许多比变态更疯狂的行为,来阻止罪恶的发 生。  17世纪,人们将癔症作为一种被魔鬼附身、 不道德的罪恶行为,许多人因此被巫术害死或者遭到 所在部落的驱逐。在塞勒姆的马萨诸塞殖民地,曾经 有许多妇女出现抽搐、恶心和身体虚弱的症状。有的 人出现了暂时的失明、失聪现象,有的人则报告称自 己好像在天上飞。  根据巫师的判断,这些妇女招 惹了魔鬼,魔鬼正在控制她们的身体和灵魂。这一言 论引起了当地人的恐慌,为了避免更多人受害,巫师 采用巫术将这些妇女处死。时至今日,人们对心理疾 病的认识已经足够判断这种病情——那些妇女不过是 癔症发作。  几千年前,人们将癔症这种心理疾病 看作异常的、变态的,即使在18世纪末,癔症患者依 旧被看作被魔鬼诱惑的人。人们将他们关在监狱里, 用铁链锁上,以控制魔鬼的力量。于是,那么多无辜 的病人就变成了和小偷、杀人犯一样的阶下囚,在监 狱里忍受非人的折磨。  如今,癔症患者依旧存在 ,不同的是,他们已经被当成病人,看作疾病的受害 者,而不是被魔鬼附身,甚至做过不道德的行为。当 然,变态行为也被重新界定。或许,从未来的视角看 来,今日人们所认为的变态行为或异常心理不过是人 类心灵发展的一部分,属于正常心理的范畴。眼下, 我们只能依照尽可能科学的标准,来评定一个人的行 为和心理。P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