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7.40
折扣购买: 大国粮策
ISBN: 9787572250996
"张佳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第十四届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第二十二届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土壤工程与技术委员会主席,第二十三届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副主席,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指导组组长,“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专家组组长。 长期从事土壤物质循环规律、土壤信息快速获取、土壤改良及地力提升方面的研究。主持过包括2项国家973项目在内的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针对我国中低产田土壤障碍多、地力水平低两大难题进行突破,创建了土壤障碍分类消减、内稳性地力提升、富养-激发式和相似增效型快速培肥地力、易涝渍农田水土联治等理论与技术体系。创新土壤参数探测技术与设备,牵头建立了我国农田试验站联网研究平台和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形成了新一代土壤改良保育的理论基础-核心技术-支撑设备-研发平台体系。科技支撑国家中低产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地力提升行动,推动和科技指导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专项、中国科学院盐碱土先导专项的实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周光召农业科学奖等多项个人荣誉。"
"粮食的概念及内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我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原始时代就首先驯化栽培了粟、黍、菽、稻、麻和许多果树、蔬菜,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比如我们常说的“五谷”,即稻(稻谷)、麦(小麦)、菽(豆类)、黍(黄米)、稷(粟谷,即小米)五种,就是早期驯化的栽培作物。“五谷”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微子篇》,据说是一位老农说孔子的学生子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黄帝内经》称:“五谷为养。”民间也有“五谷丰登”之说。而“粮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楚师辽远,粮食将尽。”郑玄注:“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当时的“粮”与“食”是指同一事物,只是在不同场合与用途下区别命名。后来随着语言演变,“粮”与“食”合为一词,称为粮食。 讨论粮食安全,首先需要厘清几个概念,即粮食、主粮、口粮和食物。《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中,粮食主要指谷物、豆类和薯类,这与国家统计局关于粮食产量统计的口径一致。我们常说的粮食总产量就包括这三类,其中,谷物主要是稻谷、小麦、玉米以及高粱、谷子等其他杂粮;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等;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等(不含木薯)。在粮食产量统计中,谷物和豆类粮食作物,一律按脱粒、晒干后的原粮折国家标准含水量进行计算,而薯类粮食作物中的甘薯和马铃薯则以鲜薯 5∶1 折算成粮食(1963 年以前为 4∶1 折算,从 1964 年开始改为 5∶1 折算)。主粮,一般是指三大谷物,即稻谷、小麦和玉米。根据用途不同,粮食又可分为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这里的口粮,通常只包括稻谷和小麦。在我国三大谷物中,玉米很大一部分是用作饲料粮和工业加工用粮。食物除了粮食以外,还包括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及水产品等。 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FAO)提出。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大幅度减产,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引发全球粮价飞涨,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首次被纳入国际安全合作体系。联合国粮农组织于 1973 年和 1974 年连续两年召开世界粮食大会,大会通过了《世界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宣言》。在这个宣言中,“粮食安全”被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的概念修订为“所有粮食需求者在任何时间点都能够买得到且付得起生存所需的粮食”,在充足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强调了“买得起”,在分析粮食安全的框架中加入了购买力。1996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组织的世界粮食峰会将粮食安全的概念修订为“所有民众在任何时间点能买得到且买得起富含营养物质的数量充足的粮食来维持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生活”,在前述数量和购买力的基础下,新增了粮食的品质。200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再次将粮食安全的概念更新为“所有粮食需求者在任何时间都能在物质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上获取数量充足、安全并富含营养的食物”。 2010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危机报告》中将粮食安全的概念再进一步定义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社会和经济上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膳食需要和饮食偏好以维持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生活”。这一概念包含了五个特性:供给角度的可供性、收入角度的支付性、需求角度的获得性、消费角度的营养性和全过程的稳定性,简单而言,即有得卖、买得起、买得到、吃得好、稳得住。此后,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年发布的《世界粮食危机报告》或《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多是讨论不同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粮食安全指标体系与全球数据分析。" 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复杂,许多国家面临粮食安全困境。虽然各国各地区的土地、气候乃至制度皆有不同,但国家战略、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核心要素并不变,我国在积极借鉴先发国家的治理经验的同时,依靠国家的统筹布局,充分调动科技的磅礴助力,走出了一条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创新之路。而这条深化一般规律认识、结合本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能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发展提供中国的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