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的传承(嫡传于丰田大野耐一图解精益制造)

流的传承(嫡传于丰田大野耐一图解精益制造)
作者: (日)原田武彦|译者:李朝森//李清松//李兆华//卢璟玲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流的传承(嫡传于丰田大野耐一图解精益制造)
ISBN: 9787520700559

作者简介

【日】原田武彦 1968年进入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服务于工厂机械部,在大野耐一先生的指导下,从现场的工作中,实践学习丰田生产方式。历任工厂机械部部长、生产调查部项目经理、工务部部长。1999年就任丰田汽车子公司——中国国瑞汽车总经理,于任内发展丰田生产方式的管理思维,提升供货商的水平。除了汽车工业,也曾协助自行车业界导入丰田生产方式,建构出突破业界传统的A-team,让自行车产业牢牢地扎根于。。。2010年退休后,以感恩、回馈的心情,在日本各地对各公司领导者倡导如何活用丰田生产方式来构筑有活力、有意义的现场。他曾说过,丰田生产方式可以让人绽放出努力之后的笑容,体验“乐在工作”的意义。

内容简介

教诲2 改善就是要“向最终工程靠近” 即使在丰田,也很少有人用这样的表现方式,我 当时也是第一次听到,因此对这样的说法留下了深刻 印象。这说法虽然很容易了解,但也可能有人无法充 分了解其意义,因此下面仔细说明一下当时的状况。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三十岁左右,当时我担任总公 司工厂机械部的技术员,场景是第三机械课的卡车底 轴组装线。那时的差动零件生产线和主线连接、同步 生产,而为了确保质量,耗费许多时间在最终调整上 ,因此延误了供给主线的时间,使主线常常因缺料停 下来,成为主线安定生产的障碍。 为了让主线不受到此差动零件生产波动的影响, 我们将此差动零件生产线移到隔壁的专门工厂,以完 成品的形式供给主线。也就是将原属于主线的差动零 件生产线与主线分离,在另外的专线上生产。再将成 品供给主线。结果,主线的停线问题减少了。 当我们在现场向大野先生报告此项改善时,他回 应说:“虽然主线的停线减少了,但在差动零件生产 在线的调整工时并未改变啊!改善就是要持续向最终 工程靠近,目前的做法是让工程离最终工程愈来愈远 了。” 这段话所传达的想法是,技术员本来的工作就是 调查、调整作业异常的原因,找出能让现场顺利制造 出良品的条件。但现在的做法却只是以生产技术不足 为由,逃避本该面对的问题。 因为技术不足所以无法接近最终生产线。这句话 提醒我们制造良品的条件是多么重要,也提醒了我们 制造的本质。 一听到“这不是真正的改善”,就立刻感受到大 野先生深入观察的敏锐度.虽然我们没有逃避的意思 ,却选择了最容易的方法,心里还认为这真是好方法 而沾沾自喜,真是汗颜! 如果大野先生说:“怎么这样做?立刻改回原来 的做法!”我们也只能照办,但大野先生是用谆谆教 诲的方式,让我们因犯错而抱歉、反省,并了解到必 须尽快研究出制造良品的条件,让前工程的生产线尽 量接近最终生产线。 大野先生认为.年轻人虽然会因不明究竟而犯错 ,但比起什么都不做.做了却失败反而更好。虽然结 果一样是三振,但与其什么都不做被三振出局,还不 如挥棒落空三次被三振出局。即使挥棒落空三次,也 一定能有所收获。我们也从这挥棒落空三次的三振比 喻中,了解到了改善的真正意义。 再深入想想,如果能减少工程间的库存,就能让 前工程向最终工程靠近、减少库存的分量,而将前工 程连接到后工程,则是最彻底的方法。大野先生这句 话非常容易理解,听过一次就永远不会忘记。在之后 的工作中,我都自我确认、向技术员确认改善的结果 是否向最终生产线接近了。 我行我思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流动”是丰田追求至善的法宝 经营者、管理者的职责是实现人和物的流动化 这是企业从丰田生产方式中获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