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就该这样陪孩子写作业

好父母就该这样陪孩子写作业
作者: 汪圆圆|责编:方艳
出版社: 天津科技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3.70
折扣购买: 好父母就该这样陪孩子写作业
ISBN: 9787557670672

作者简介

汪圆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深圳幸福之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幸福教练社创始人,家庭教育导师,儿童青少年学习力教练。 她在儿童教育、亲子关系等领域深耕多年,不仅成为了国际教练联合会认证教练,还获得美国NLP大学授权的专业执行师资格。 为了帮助父母与孩子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营造一个美好而幸福的家庭,她创立了360°幸福高效能家庭幸福力教练系统,为许多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问题。

内容简介

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家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不可取代的。要想让家教有成果,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 对孩子不能只有爱,只爱不严厉就成了溺爱,溺爱给孩子带来的是毁灭。 爱护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教育好孩子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1.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影响着孩子将来会形成什么层次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家教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孩子年幼时的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样会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以及家庭的幸福程度,这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教的质量与亲子关系有莫大的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最主要的。 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后,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通过保持特定的沟通时间来维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是由他们之间的沟通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要想形成亲密的关系,就必须要用更多的时间沟通。 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者孩子需要学习,怕影响孩子做作业等理由减少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因为只有沟通交流才能相互了解和理解,有理解信任基础的亲子关系,才可能发展成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要做到尊重对方,换位思考,尽量消除因年龄差异出现的代沟。 有研究发现,孩子情感方面知识的缺少,多半是因为父母的情绪没有控制好或者心理不健康所造成的,亲子间的情绪很难把控。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背负着强大压力的父母往往容易把负能量发泄给孩子和亲人。 孩子慢慢开始具有思维的独立性,情绪也随之比较偏激,十分抗拒父母的管教。他们想独立,造成亲子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就会出现僵硬化。 当孩子反抗父母,顶撞父母或者做出让父母愤怒的举动时,父母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训斥孩子甚至对孩子实施暴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的身心。 所以,父母要学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地使用陈旧的方法,时代在进步,方法也要进步。 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起到关键作用,但也要尊重孩子的立场。父母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监护人,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亲子关系是相互的,父母与孩子的态度和行为都会相互影响。父母要明白亲子关系在家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质的家庭环境。 2.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的直系亲子关系,决定了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对某件事做决定的态度,也会让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产生深刻的印象。 所以父母是怎样的,孩子就是怎样的。 如果父母一碰到困难就半途而废,态度消极,将这份情绪带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得消极。对待挫折也要用积极的态度,这样才会更加容易成功,也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3. 好的家庭都有好的习惯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幼年开始养成的。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影响一个的成长,在关键时候起到巨大的作用。 好的习惯能改变人的一生,所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要从小开始,让孩子将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好的习惯是人的宝藏,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培养孩子可以从学习、生活、处事等方面着手。 比如做人要诚实、懂得尊重人、有担当等,父母在培养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的时候,态度必须要坚决,不可有动摇。 因为养成习惯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这个过程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稍微有所动摇就会前功尽弃。 研究发现,一件事情连续重复做一个月以上,才会初步形成一种习惯,往后还要多加重复,才能真正地养成。 所以,在真正地养成习惯之前,一定不可以松懈。 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正确的教育、育儿观念,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要倾听孩子说话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一样,不仅需要沟通,还需要懂得倾听。可是,由于社会发展进步迅速,许多父母往往会因为工作等各种原因,并没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只是一味地给予她们物质上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速度更快,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的代沟越来越大,矛盾也更多。 很多孩子表示,自己没有办法和父母沟通,觉得与父母没有共同话题,甚至一说话就容易出现争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孩子难道是真的不想与父母沟通吗? 其实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的话就是命令,必须要遵守。很多父母常常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也不会询问孩子是否愿意,这就会培养出两种极端性格的孩子,绝对服从和一直抵抗。 孩子和父母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愿望,他们希望将这些表达出来,能得到父母的认同,或者与父母进行讨论。 所以父母要懂得倾听孩子说话,当孩子与你沟通时,不要随意打断和否决孩子,这样很容易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不仅拒绝与你交流,甚至会有极端的想法。 同时,不要怒斥和质疑孩子,也不要用金钱贿赂孩子。金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培养了孩子很多不良性格,真是得不偿失。所以,相对于金钱,父母应该花更多的精力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感觉孩子长大后,不像年幼时那么听话,经常与自己争吵,也不喜欢和父母商量,自己就做决定。 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孩子不光是年龄会增长,思想也会越来越成熟,就会对父母的说教产生抵抗,不希望父母过多干涉他们,也会有自己的隐私。 父母要想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 愿意花时间 大多数父母都觉得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赚钱养家,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能与自己,成为“朋友”。而这样的前提,就是父母要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能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 父母平时可以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做游戏等,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父母和孩子交流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相反,那些整天为了忙工作,连和孩子吃饭都没有时间的父母,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和你有过多的交流。 2. 跟孩子沟通要有方法 沟通并不是“孩子,我有话想跟你说”,也不是“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随便打断”。如果父母以这样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孩子当然不会愿意和你交流,甚至还会反感。 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要讲究方法,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到道理,这个会比父母直接教导更加有效。 3. 父母不要讲太多的“教育话” 孩子每天都要接受学校的知识,老师的教导已经让他很疲惫,如果回到家里,还要面对父母各种的“教育话”,孩子抵抗父母是必然的。 所以,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话语不能过多,不能过于强硬,要用最简练的话语表达出来。 4.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而不是指责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竞争都很激烈,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会特别高。 所以,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指责多于鼓励,用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经历来比较等。 父母想通过比较让孩子明白自身的问题,可是往往这样是起不到效果的,过多的指责只会让孩子不自信,否认自己的能力。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5. 父母需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父母可以多学习、查阅一些有关孩子教育、心理方面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去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从而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有效,而且方向也更加明确。 前文提及,父母需要倾听孩子说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父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孩子会感到很失落。 倾听孩子说话、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内容并提出建议,不要从自身角度去判断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是否可行。 父母还要尊重孩子,有一些父母总喜欢拿孩子与其他同龄人比较,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孩子并不希望父母总当着外人的面说自己的不是或者是自己的缺点。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 , 父母也要和孩子私下进行沟通。 父母要用心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这样孩子才更加愿意和父母在更多方面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很多父母在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时总能想出最佳的方案,但面对自己的孩子教育问题却完全找不到头绪。他们总觉得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却不理解。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很多时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因此,父母总觉得已经把最好的给予了孩子。 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精神与心灵的支持。而倾听孩子说话,正是从心灵出发,最直接地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听比说更重要。 希望那些没有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从今以后养成这个习惯,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倾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和孩子培养感情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有良好的关系胜过父母没日没夜的口头教育。那么,倾听孩子说话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做作业拖延,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动脑思考……本书让你轻松应对陪孩子写作业的头疼问题。孩子轻松该掉写作业恶习,自主完成作业,父母再也不用操心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