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庭园(精)

心中的庭园(精)
作者: (日)枡野俊明|译者:王朝阳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售价: 39.5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心中的庭园(精)
ISBN: 9787544261609

作者简介

枡野俊明 *本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代表,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教授。1953年生于神奈川县。为了表彰枡野俊明在庭园设计上的贡献,*本初次将“*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这一奖项授予了庭园设计师。枡野俊明还曾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曾入选《新闻周刊》*本版“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本名人”。

内容简介

1、心灵庭园是什么? 不知大家是否参观过禅宗庭园。京都龙安寺的庭园作 为“古都京都的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龙安寺的庭园风格,以“枯山水”的园林风格为主,是禅宗庭园的代表之作。 禅宗庭园*早是由禅僧们设计建造的。从镰仓时代后期到室町时代,禅僧们聚集在禅寺内饮茶清谈,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文化沙龙的氛围,并*终形成了禅文化。房间壁龛内悬挂着禅僧亲手创作的山水画轴,会聚于此的僧侣们观赏画作,分别在上面写下诗歌,抒发各自的感情。有十位僧人就会有十首诗。这就是诗画浑然一体的“诗画卷轴”。 在这些禅僧中,也有擅长修建园林的人。“我们来建一座庭园吧。”在他的提议下,庭园得以修建起来。在这之后,僧人们便开始赏园咏诗了。现在想来,那种场景恰如一场多元文化交织的沙龙。 那么,在山水画、诗歌和庭园中,体现出的深意是什么呢?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的是作者,即禅僧的“心境”,也就是他们在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和心灵风景。 虽然无法看见心灵,但心中自有风景。举个例子,当大家回想起过世的祖父母时,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会浮现在眼前。可能是对晚辈谆谆教诲的样子,也可能是温柔关爱的神情,无论是哪种,都是呈现在心中的风景。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忆某些人某些事,心中便会生出这样一片风景。 这些景色也能反映出人们在不同时刻的内心。回忆起祖父母在世时的情景,能够感*到我们对两位长辈的感情,或敬爱,或怀念,或感谢…… 因此,我在此提议,就像禅僧用庭园表现内心一样,大家何不在心中建造一座能够反应自己内心的庭园呢?建一座心灵庭园,园中的风景如实地体现当下的心情,景色也会不断变换。 反过来说,当我们与某一心境下建造的庭园景色安静相对时,就能够从中探知自己的真实心意。 细细想来,人类正逐渐迷失本心。其中的原因,与发展速度惊人、让人眼花缭乱的现代社会有一定关系。庞杂的信息接踵而至,让我们应接不暇。 在这样的时代里,真实的心灵愈加难见。何谓真实的心灵?大概就是一颗不*拘束的心灵,一颗毫无矫饰的心灵,一颗天然之心。 “我虽然做了那样的事,但那真的是出于的我本意吗?” “我刚刚说的话,是不是违背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感觉,很多人都曾有过。这不就是因为没有看清自己的内心吗? 请大家尝试着建起一座心灵庭园吧。通过园中的景色,与自己真实的内心相会,这将成为你活出自己风格的坚实一步。 *本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枯山水的代表人物、*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代表——枡野俊明 教你构筑心灵庭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我们的内心总是摇摆不定,特别是当今这个时代,繁杂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体煽动着人们的心,持续刺激着人们的感觉。这就是不安、迷茫、烦恼的原因所在。但如果心灵有了固定的安身之所,无论何时都能回去,我们的内心就不会一直焦躁不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