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93.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历代雷氏人物
ISBN: 9787520537636
雷献民,陕西合阳人,1954年生。化工机械专业工程师。曾供职于中国石化。酷爱文史,近年来潜心研究雷姓文化和陕西合阳地方文化。2017年与同乡雷强民联手主编出版合阳政协文史资料第24辑《合阳历史名人雷简夫》。
自 序 雷姓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姓氏, 或源自于自然崇拜。据《中国少数民族姓氏》, 当今全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二十四个有雷姓。雷姓源流之方雷氏“以国为氏” 是大多数雷姓人认定的得姓始祖。嫘祖、女节是轩辕黄帝两个妃子, 相传分别发明了养蚕和梳子。雷公精通医术, 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 为上古名医。《楚辞?天问》中的“雷开”、《左传》中的“累虎” 是不是雷姓人, 均存在不同说法。汉代淮南王手下郎中雷被, 豫章郡鄱阳人官拜侍御史的雷义, 南郡(今湖北荆州) 潳山蛮雷迁, 庐江(今安徽庐江) 雷绪, 《玺印姓氏征》戎狄姓氏中的雷比平、雷比干, 以及三国下辨(今甘肃成县) 氐帅雷定(包括下文的西羌雷氏和襄阳蛮) 等, 说明雷姓又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 豫章记》所载西晋时期的雷焕为地方名宦, 江南大部分雷姓人以雷焕为始祖。江西永修和南昌火车站出土晋代古墓中的雷天有、雷鋽、雷陔等, 印证了“鄱阳雷氏” 是汉晋时期豫章郡大姓之一。《华阳国志》中的雷逄、雷炤父子活动在南中(今云贵川毗邻) 地区。前秦“南安羌” 雷弱儿, “新平羌” 雷恶地, 《邓太尉祠碑》《广武将军□产碑》中的雷夫龙、雷道、雷蹉屠、雷丘耳等, 为雷氏南安郡(今甘肃陇西)、新平郡(今陕西彬县)、冯翊郡(治今陕西大荔) 三个地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南朝宋豫章雷次宗精于《三礼》《毛诗》, 是一代帝师名儒。雷敩对药物炮制研究颇深, 撰有《雷公炮炙论》。《魏书》所载广陵侯拓跋衍母雷氏, 披露北魏时期雷姓与鲜卑族阳平王的一桩婚姻。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 雷绍善骑射, 通《孝经》《论语》, 《北史》有传。北朝造像碑(记) 诸多雷氏人物, 以“民望土豪” 雷标家族影响最大, 家族中的雷标、雷支油、雷汉王等人皆有重要官职。《雷标造像残碑》发愿文曰五十人, 实际可辨认家族男性成员四十六人。本书收录的造像碑(记) 等发现出土地点主要分布在陕西耀州、富县、蒲城、白水、富平等渭北地区。立于曲阜孔庙的《张猛龙碑》碑阴题名新阳县族望雷天宝、雷僧强等为石刻文献记载最早的山东雷氏。 隋唐争霸唐军第一个攻入长安城的勇士叫雷永吉。“安史之乱” 期间, 雷万春面中六矢神色不改, 雷海清掷琴于地宁死不屈。京兆进士雷咸官居秘书少监、左庶子, 为已知史料雷姓进士第一人。唐代中后期,蜀地“雷氏琴” 制作世家, 以雷威成就最高, 他制作的古琴至今尚有十余床存世。陕西、河南出土墓志铭志主雷廓、雷氏、雷海、雷询、雷况、雷定真、雷讽等人的籍贯与唐代敦煌《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雷姓为同州冯翊郡八大姓之一完全吻合。唐末五代武陵“洞蛮” 雷满父子名噪一时, 朝廷曾封其为“冯翊郡王”。潮州“山越人” 雷万兴反抗朝廷, 是各族百姓敬仰的英雄。南汉雷岳能词章, 尤工骈偶文, 《南汉书》有传。 宋代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 雷德骧家族是皇室认定的亲戚。雷德骧、雷有邻、雷有终、雷孝先、雷简夫一门“四世五杰”, 历经太祖、太宗、真宗和仁宗四朝“其有家传义声, 世济直气” 为千载望族。开封雷允恭官居内侍省押班权势炙人, 警示世人得意不可忘形。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 雷孚清白为官, 十一世以来未尝讼人于官, 时以为积善之家。雷孚与子孝友词赋闻名于世, 人称“雷家夫子”。郴州雷应春以诗擅名, 著有《洞庭》《玉虹》《日边》等集。潭州长沙雷潨建学宫, 有善政, 民间立祠祀之。“雷州雷氏” 是苏辙贬谪雷州的房东, 揭示这里最迟在北宋时期就有雷姓人生活。四川青城雷延赋、雷延谊惨遭酷刑而亡为千载之冤。同州白水(今陕西白水) 雷祥能医善陶, 所造瓷器精工绝人, 世称“雷公器”。宋末丰城雷宜中父子、清流雷三益父子、建安雷龙济等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金代坊州(今陕西黄陵) 雷琯博学能文, 作诗典雅, 多有佳句。金元时期, 山西浑源雷思、雷渊、雷膺祖孙三人被誉为“文学世家”。雷膺母侯氏含辛茹苦教子有成, 堪比孟母。河中府河东县(治今山西永济) 关辅学者雷复始为饱学之士, 时辈称之。雷德润、雷机、雷杭父子以精通《易经》, 人称“雷门易”。雷机、雷栱、雷杭、雷燧、雷灿、雷埏等一门三世六进士, 为建安世家大族, 文脉数百年延绵不衰。陕西高陵雷贵、雷禧、雷裕、雷祯、雷德诠、雷德谊等“高陵雷氏, 族华且盛, 善积德累, 介膺多庆”。秦州雷天作积德行善福泽延绵, 其后裔雷清以秦州万户府万户义归明朝。 明代江西“丰城雷氏” 雷诚、雷礼、雷逵、雷梦麟等政绩卓著,以雷礼为最。雷礼官至工部尚书, 督修北平奉天、华盖、谨身三殿, 且擅长书法, 工于诗文, 著述颇丰。陕西泾阳人, 寓居江南江都的诗文家雷士俊, 攻古文经史, 潜研理学多有建树。山东恩县(今属平原县)雷稽古先后巡抚云南、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甘肃等地, 民间传说为“八府巡按”, 铁面无私享有清誉。武昌府嘉鱼(今湖北嘉鱼) 雷上儒做官为民, 免造冤狱。夷陵(今湖北宜昌) 雷思霈是晚明荆楚文学一面旗帜。湖广宁远(今湖南宁远) 雷复端恪守法, 得军民心。巩昌(治今甘肃陇西) 雷龙, 祖籍秦州, 都督佥事, 镇守宁夏总兵官, 其功勋可与西汉陇上名将赵充国、唐代军事家李晟相提并论。安徽“太湖雷氏” 雷祚授刑部主事, 擢武德道兵备佥事, 为人陷害, 含冤离世。南明澄江府新兴州(今云南玉溪) 雷跃龙入阁宰辅, 后隐居山林, 著有《昆明篇》等。 清代江西“永修雷氏” 雷发达、雷金玉、雷声徵、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雷献彩等“样式雷” 建筑世家, 为中华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一百个家族之一。顺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州) 雷学淇治学态度严谨, 好求会通, 学术成果今天仍可借鉴。山西平遥雷履泰是晋商票号鼻祖, 中国票号业创始人。辽阳雷兴, 清初为陕西巡抚, 与民休养生息, 荣获朝廷嘉勉。江苏“华亭雷氏” 英才辈出,其中雷补同为雷姓驻外大使第一人。江苏“吴县雷氏” 雷大升为中成药“六神丸” 创始先祖, 他创办的雷允上药业至今昌盛不衰。钱塘(今浙江杭州) 雷汪度, 历官知县、知州、知府, 时人评之为“志在爱民, 去任后民伐石以纪其德”__________。福建宁化散文家雷为文坛“桐城派”杰出人物。陈州淮宁(今河南淮阳) 雷显宗, 孝行闻名天下, 祀乡贤,入国史。湖南新宁雷再浩为湘桂边区瑶族农民起义首领。“井研雷氏”自明季雷嘉祥之后, 以科第世其家, 清代以雷畅、雷翀霄、雷腾霄、雷轮等为代表的“井研雷氏” 位列地方四大望族之首。同州朝邑(今陕西大荔) 雷榜荣、雷棣荣、雷镇华个个通经史工诗文, 勤政爱民多有善政。 近现代湖北恩施土家族雷世兴参加了林则徐在广州的抗英杀夷战斗, 立下战功受到朝廷嘉奖。四川中江雷正绾、雷正芳战功彪炳, 雷正绾官至提督, 是德阳近代史上官爵最高的人物。湖北咸宁雷以首创税收“厘金制”。湖南“嘉禾雷氏” 清代以来诸多贤达, 其中雷照雄、雷飞鹏、雷沛泽、雷忠等最为杰出。广东“台山雷氏” 雷洁琼、雷砺琼,广西“邕宁雷氏” 雷在汉、雷沛涛、雷经天, 四川“富顺雷氏” 雷铁崖, 福建“上杭畲族雷氏” 以及开国将军雷震、雷永通、雷绍康、雷钦、雷起云、雷英夫等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湖南“长沙雷氏” 雷悦、雷恺、雷恪三兄弟, 绘画、篆刻成就被称之为“湘史三杰”; “最美奋斗者”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家喻户晓的道德楷模。贵州修文雷振瀛热心教育, 敬恭桑梓, 至今邑人缅怀。陕西耀县(今铜川耀州区) 雷天一收藏北朝造像碑六十余通, 并全部捐赠创建“耀县碑林” 博物馆, 为现代历史和民族学家研究北朝姓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石刻文献。 本书目录人数一千三百九十九人, 正文实际人数二千余人。通过这些人物, 可以看出雷姓的源流、族别, 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迁徙、分布和民族融合留下的痕迹。姓氏二字在词典解释为姓和氏。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吉在《中国人的姓氏文化》中说: “ ‘姓氏’是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第一符号, 也是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家庭或宗族的群体标志, 是人类社会维系血亲、区分族别的重要依据。” 姓氏是表征每个人及其家族血缘关系的文化符号, 使具有这个符号的人们能找到自己的根源。同一姓氏不同源流的人即使没有血缘关系, 也可以通过这个符号彼此认同。在人类繁衍过程中, 由于不同姓氏相互通婚, 姓氏之间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依存。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和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基石。本书所收录的人物, 无论是国史列传或者其他人物, 还是旧方志中的名宦、乡贤、儒林、忠义、孝友、义行、方技人物, 新方志中的先驱、英贤, 以及碑铭中的人物, 他们身上都深深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他们, 汲取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正能量, 以资借鉴, 指导我们的人生。 编 者 2021 年10 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