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2.10
折扣购买: 王树枏传
ISBN: 9787520537261
景元平,男,1965年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在党政机关从事文字及相关工作30余年,曾参与编修《高碑店市志》。现为三级调研员,高碑店市督亢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紫泉书院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高碑店文化集萃》丛书编委会成员,网刊《督亢文化》总编辑。
书香之家 皇戴南北,人杰地灵。 沾濡圣化,贤俊挺生。人文 之盛,炳耀日星…… 这段文字出自民国《新 城县志》卷八《地物篇》的 开篇。 河北新城县(今高碑店 市)古为燕国督亢之地,交 通便利,民风淳厚。及至宋 辽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 因地处京南保北京畿之地, 得文化濡沐之先,文脉延绵 ,人才辈出。 提起新城县,人们最先 想到的或许是一条河,即曾 为宋辽“澶渊之盟”界河的白 沟河。事实上,后世的白沟 河已变为南北走向,因其为 大清河的重要支流,故而当 地人多称之为大清河。 这条纵贯南北的大清河 将新城县境一分为二,于是 有了本地人常说的一句话: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在大清河东岸,有一个 较大的村庄,名为邓家庄。 清道光咸丰年间的邓家 庄颇有些名气,这主要源于 两件事:一是村里开办了当 地最大的家塾,十里八乡的 学子大都受教于此;二是家 塾的创办者乃直隶名士,他 就是道光十八年进士、会元 公王振纲。 一个进士出身且为会元 之人,为何会成为村里的教 书先生呢?这还要从十几年 前的那次会试说起。 一八三八年,清道光十 八年春,三十二岁的王振纲 进京会试,在全国数千名应 试举子中夺得第一名即会元 ,可谓一举成名。 同科中试者中人才济济 ,有日后的中兴名臣曾国藩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广 西学政状元钮福保,侍读学 士榜眼金国均,广东巡抚探 花江国霖等人。 在随后的殿试中,王振 纲未能列入一甲,多少有些 遗憾。 依照清朝科举规定,殿 试一甲取三名,其中第一名 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第二名 榜眼和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 编修,其他所有二甲、三甲 考生还要参加一次朝考,综 合三次考试名次和成绩再行 安置。 在数日后的朝考时,王 振纲不慎读错一字,因一字 之差失去进入翰林院的机会 ,令他颇为懊悔。朝廷依惯 例拟以“归班”任用,外放知 县。 时任会试主考官大学士 穆彰阿很是惋惜,建议他另 考中书舍人,王振纲婉言谢 绝。穆彰阿又挽留他在自己 的府中教书,王振纲再次婉 拒。 他以母亲年迈需要侍奉 为由,辞掉官职,回到老家 新城县邓家庄,躬耕养亲, 刻志为学。他在村里办起了 家塾,教书育人,十数年间 ,门人弟子遍布乡里,可谓 桃李芬芳。 王振纲字重三,号竹溪 ,嘉庆十一年出生于直隶新 城县。他为人低调谦和,谨 言慎行,忍嗜欲,劳体肤, 入孝出悌,为人称道。 他将顾炎武所说“耻做文 人”和王懋竑所言“戒为名士 ”悬挂于厅堂之中,时刻提 醒自己不慕虚名,不追求功 名利禄,做懂得礼乐教化, 遵章守典,胸怀天下道义之 人。 王振纲学识渊博,不仅 熟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广 泛,对兵、农、礼乐、地理 、河渠乃至佛道、占卜、堪 舆之术均有洞究。日后,王 振纲主讲新城紫泉书院多年 ,应曾国藩、李鸿章之请, 出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并 因协助官府治理河渠有功, 保加同知衔。 王振纲与夫人田氏育有 五个儿子,长子王鉴,次子 王铨,三子王锡,四子王钰 ,五子王锷。这五个孩子均 是年少时开始跟随父亲在家 读书,年纪稍长便一边读书 一边帮父亲做事。 日后这五子均有所成。 其中王鉴,甲子科举人,任 新城紫泉书院山长,选宁远 州学政;王铨,乙卯科举人 ,任安肃凤山书院山长,选 授东安县教谕;王锡,花翎 补用都司;王钰,为廪贡生 ;王锷,乙酉科举人,任紫 泉书院山长。兄弟五人联芳 竞秀,声名远播,一时传为 美谈,这都是多年以后的事 情了。 一八五一年,清咸丰元 年十一月廿五日卯时,王铨 的夫人李氏诞下一个男婴。 李氏出身读书人家,是 本县士人李文明之女,举人 李文鼎的侄女,此前她与王 铨已育有一子,即长子树粉 。 此时已近腊月,一个新 生命的到来令全家人甚是欢 喜。 P3-5 李鸿章器重,张之洞赏识,陶模提携重用,西域边陲成就著名边吏。 曾国藩提点,黄彭年授业,“曾门四弟子”皆为挚友,莲池书院造就一代名儒。 编修《清史稿》,创修《新疆图志》,纂修《畿辅先哲传》,数十年笔耕不辍著鸿篇巨制。 徐世昌青睐,桐城派推崇,“南陈北王”以文会友,陶庐陋室撰锦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