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盛宴(中国篇)

哲学的盛宴(中国篇)
作者: 胡适|整理:简宁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哲学的盛宴(中国篇)
ISBN: 9787510450136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一、老子略传 老子的事迹,已不可考。据《史记》所说,老子 是楚国人(《礼记·曾子 问·正义》引《史记》作陈国人),名耳,字聃,姓 李氏(今本《史记》作 “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乃是后人据《 列仙传》妄改的。《索隐》 云:“许慎云: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 伯阳,非正也。老子号伯 阳父,此传不称也。”王念孙《读书杂志》三之四引 《索隐》此节,又《经典 释文·序录》、《文选注》、《后汉书·桓帝纪》注 ,并引《史记》云老子字聃。 可证今本《史记》所说是后人伪造的。后人所以要说 老子字伯阳父者,因为 周幽王时有个太史伯阳,后人要合两人为一人,说老 子曾做幽王的官,当孔 子生时,他已活了二百五十岁了)。他曾做周室“守 藏室之史”。《史记·孔 子世家》和《老子列传》,孔子曾见过老子。这事不 知在于何年,但据《史 记》,孔子与南宫敬叔同适周。又据《左传》,孟僖 子将死,命孟懿子与南宫 敬叔从孔子学礼(昭七年)。孟僖子死于昭公二十四 年二月。清人阎若璩因 《礼记·曾子问》孔子日:“昔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 ,及堩,日有食之。”遂推 算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巳时,日食,恰人食限 。阎氏因断定孔子适周 见老子在昭公二十四年,当孔子三十四岁(《四书释 地续》)。这话很像可信, 但还有可疑之处:一则《曾子问》是否可信;二则南 宫敬叔死了父亲,不到 三个月,是否可同孔子适周;三则《曾子问》所说日 食,即便可信,难保不 是昭公三十一年的日食。但无论如何,孔子适周,总 在他三十四岁以后,当 西历纪元前五一八年以后。大概孔子见老子在三十四 岁(西历前五一八年, 日食)与四十一岁(定五年,西历前五一一年,日食 )之间。老子比孔子至 多不过大二十岁,老子当生于周灵王初年,当西历前 五七。年左右。 老子死时,不知在于何时。《庄子·养生主》篇 明记老聃之死。《庄子》 这一段文字决非后人所能假造的,可见古人并元老子 “入关仙去”、“莫知所 终”的神话,《史记》中老子活了“百有六十余岁” 、“二百余岁”的话,大 概也是后人加入的。老子即享高寿,至多不过活了九 十多岁罢了。 上文说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何以又称 老子呢?依我看来,那些 “生而皓首,故称老子”的话,固不足信(此出《神 仙传》,谢无量《中国哲 学史》用之);“以其年老,故号其书为《老子》” (《高士传》)也不足信。我 以为“老子”之称,大概不出两种解说: (一)“老”或是字。春秋时人往往把“字”用 在“名”的前面,例如叔 梁(字)纥(名),孔父(字)嘉(名),正(字) 考父(名),孟明(字)视 (名),孟施(字)舍(名),皆是。《左传》文十 一年、襄十年,《正义》都 说:“古人连言名字者,皆先字后名。”或者老子本 名聃,字耳,一字老(《老 训寿考》,古多用为名字者,如《檀弓》晋有张老, 《楚语》楚有史老)。古人 名字同举,先说字而后说名,故战国时的书皆称老聃 (王念孙《春秋名字解 诂》及《读书杂志》俱依《索隐》说,据《说文》: “聃,耳曼也。”《释名》 耳字聃之意。今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聃字下引 汉《老子铭》云:“聃 然,老旄之貌也。”又《礼记·曾子问》注:“老聃 古寿考者之号也。”是聃亦 有寿考之意,故名聃,字老。非必因其寿考而后称之 也)。此与人称叔梁纥、 正考父,都不举其姓氏,正同一例。又古人的“字” 下可加“子”字、“父” 字等字,例如孔子弟子冉求字有,可称“有子”(哀 十一年《左传》),故后 人又称“老子”。这是一种说法。 (二)“老”或是姓。古代有氏姓的区别。寻常 的小百姓,各依所从来为 姓,故称“百姓”、“万姓”。贵族于姓之外,还有 氏,如以国为氏、以官为氏 之类。老子虽不曾做大官,或者源出于大族,故姓老 而氏李,后人不懂古代 氏族制度,把氏姓两事混作一事,故说“姓某氏”, 其实这三字是错的。老 子姓老,故人称老聃,也称老子。这也可备一说。这 两种解说,都可通,但 我们现今没有凭据,不能必定那一说是的。 二、老子考 今所传老子的书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这书 原本是一种杂记体的书, 没有结构组织。今本所分篇章,决非原本所有。其中 有许多极无道理的分断 (如二十章首句“绝学无忧”当属十九章之末,与“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两 句为同等的排句)。读者当删去某章某章等字,合成 不分章的书,然后自己去 寻一个段落分断出来(元人吴澄作《道德真经注》, 合八十一章为六十八章。 中如合十七、十八、十九为一章,三十、三十一为一 章,六十三、六十四为 一章,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为一章,皆极有理, 远胜河上公本)。又此书 中有许多重复的话和许多无理插入的话,大概不免有 后人妄加妄改的所在。 今日最通行的刻本,有世德堂的河上公章句本,华亭 张氏的王弼注本,读者 须参看王念孙、俞樾、孙诒让诸家校语(章太炎极推 崇《韩非子》《解老》、 《喻老》两篇。其实这两篇所说,虽偶有好的,大半 多浅陋之言。如解“攘 臂而仍之”、“生之徒十有三”、“带利剑”等句, 皆极无道理。但这两篇所据 《老子》,像是古本,可供我们校勘参考)。 P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