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中国系列丛书

中国智慧/中国系列丛书
作者: 编者:童世骏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00
折扣购买: 中国智慧/中国系列丛书
ISBN: 9787544491136

作者简介

主编童世骏,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委**、哲学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华东师大哲学系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现兼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联副**。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实践哲学和社会理论,已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出版译著近十种,主编丛书和专题论著若干种(部)。曾在十余个**讲学和宣读学术论文。 副主编龚咏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先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硕士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外中国学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版专著《孔飞力中国学研究》(2008),主编教材两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前言选摘 ………… 那么,什么是中国智慧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步,是理解什么是“智慧”。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前辈冯契教授有一句名言:“意见是以我观之,知识是以物观之,智慧是以道观之。”也就是说,智慧和知识、意见一样是一种认识,但既区别于主观的意见,也区别于客观的知识,而是一种体现了主客观统一、知情意统一,甚至真善美统一的实践之智识、人生之慧见。 有同学会说,智慧是那么高深的东西啊,这种东西有吗?我们有可能得到吗?我要说,主客观统一、知情意统一、真善美统一的人类智慧,既是我们要不断追求、或许永远是可望不可即的目的地,但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拥有了的、每天都离不开的出发点。举个例子:只要处于不同年龄的我们都能从孔子的下面这段自述中得到启发,我们就都在不同程度已经有了智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青少年读到这句话,体会*深的是要好好学习。有人会说,孔子到十五岁才下决心学习啊,我在五岁的时候就学了许多东西了呢!这当然是戏言。我们都知道,五岁的孩子即使“有志于”做什么,也很难具有理性上的自觉性、意志上的自愿性。真正有能力做自觉自愿的人生选择,只有到了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的阶段。我们经常用“三十而立”来表示年轻人到了一定阶段就要成家立业,那只是*常经验,属于“意见”层次,并不在智慧层面。随着年龄渐长,我们对什么是“不惑”、什么是“知天命”、什么是“耳顺”、什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都会有新的认知和体会;这样的认知和体会是否智慧,对这种认知和体会的高下深浅进行评价,既不能只根据个人经验,也无法只根据客观证据,因为这些阶段上要处理的群己关系、理欲关系、人性与天道的关系等,靠的是“以道观之”,而不能仅仅是“以我观之”和“以物观之”。就个人经验而言,**的大学生中许多已经游历过不少**;就客观知识而论,只要能考进大学的同学们就一定背得出许多数学公式,算得出许多物理题目,做得成不少化学实验。但是,就智慧而言,我们常常只能像两千多年前司马迁想到孔子时那样感慨一句,“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说到这里,我想起***在1938年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都要珍惜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给我们留下来的智慧财富,这份财富我们就叫作“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像任何古老民族的古老智慧一样,其价值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它有内在价值。现代生活方式本身就要求在恪守人类共有的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尊重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第二,它有宏观的工具价值。要实现发展生产力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必须在遵循全人类普遍的价值的同时,让现代技术和现代制度落脚于各民族的文化土壤。第三,它有微观的工具价值。高度现代化条件下造成的种种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传统生活方式解体、人际关系疏远、个人生活意义迷茫、文化遗产内在价值消失,等等,其解决也离不开对各民族传统智慧和本土知识的开发利用。 但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我们自己民族的智慧,对中国智慧,对它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对它的价值也有*真切的体会,这种体会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大家庭的独特贡献。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历史,历经艰难曲折但始终绵延不*,不仅滋养了构成**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华民族的心灵,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特色的精神财富。第二,它是中华民族自己安身立命的独特食粮。本土形成的儒、道传统,源自域外但已扎根本土的佛教传统,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区域文化和民间传统,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适应社会功能要求和民众生活需要。第三,它是中国人得以在当代世界昂首挺立的独特力量。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民族救亡斗争、现代化道路探索和社会革命实践,以及与之伴随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以不同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和当代价值。 上面这些说法可能都太抽象了一点。本书以及“中国智慧”课程的目的,就是想办法让读者和听课的同学们对中国智慧有比较具体的了解。 ………… 适读人群 :学生、传统文化爱好者 华东师范大学有一门***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即“中国智慧”,来自哲学系、中文系、古籍所、美术学院、音乐系、历史学系、社会发展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经济管理学部、**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的十六名学者共同讲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中国智慧》即来源于这门课程内容,上课的老师共同完成了这本书。全书内容深入浅出、平宜近人,语言朴实,叙述生动,适合一般读者快速了解中国智慧精妙之处,不少内容回味深刻,口齿生香。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让这门课走出校门,帮助*多读者轻松入门传统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