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演变史教程

汉语音韵演变史教程
作者: 编者:邢公畹|责编:叶淑芬|整理:刘春陶//倪博洋
出版社: 南开大学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90.88
折扣购买: 汉语音韵演变史教程
ISBN: 97873100621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绪?论研究的对象0.1“汉语音韵演变史”的研究对 象“汉语音韵演变史”是研究汉语“历史音类”发展变 化的内部规律的科学。研究“汉语音韵演变史”使我们 对现代汉语音韵结构情况认识得更深刻。0.2历史音类 汉藏语系语言里最小的语言单位叫作“字”。小于字的 单位叫作“音位”。音位不是语言单位,而是音韵单位 (或者说语音单位)。“字”由好几个音韵单位(声母 、韵母、声调)结构而成,并且包含了一定的意义(实 质意义或语法意义)。[1]从现代方言看,两个字可以 声母相同,凡声母相同的字,我们称为同“声类”的字 ,传统音韵学称之为“双声字”;两个字也可以韵母相 同,凡韵母相同的字,称为同“韵类”的字;两个字也 可以声调相同,凡声调相同的字,我们称为同“调类” 的字,传统音韵学称同韵类、同调类的字为“叠韵字” 。声类、韵类、调类,合起来称为“音类”。凡按照字 的现代音值差异而区别出来的音类,叫作“音值音类” 。 每个字的历史来源上的音类叫作“历史音类”。历 史音类必须把全国汉语方言中各字的说法归在一起加以 分析,并且参考古代文献上的记录,才能求得。0.3音 类和音位“音类”所指的东西,有的时候,也就是“音 位”所指的东西,譬如北京话的声调,从音韵学上说, 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从音位学上说 ,这四个调类各自成为一个调位。所以平常我们所说的 “音韵体系”(或“语音体系”)实质是就“音位体系 ”而言。从而“汉语历史音类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 汉语历史音位的体系”。也就是说,音位体系就是一定 数量的一些音类的体系;而一个音位,就是包含一些非 区别性差异的音素的一个音类。 但是绝对不能把音类的概念跟音位的概念等同起来 。因为“音类”这个术语是跟“音值”相对应的;“音 位”这个术语是跟“音品”[2]相对应的。0.4语音的发 展变化明朝的古音学家陈第(1541—1617)明确地建立 了一个“时代的推移、社会生活的变动,可以导致语音 演变”的观念。这个观念奠定了清朝三百年间古音学者 的理论基础。他说:“自五胡乱华,驱中原之人入于江 左,而河淮南北,间杂夷言。声音之变,或自此始。然 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中,语有递 转,系乎时者也……所贵,诵《诗》读《书》,尚论其 当世之音而已矣。”[3]“语有递转,系乎时者也”, 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因“间杂夷言”而导致“声音之变 ”,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 0.5语音体系发展的内部规律语言不是上层建筑, 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简单反映,所以社会经济制度的发 展规律并不对语言发展起直接的制约作用。语言的发展 自有其本身的内部规律。语音可以看作语言的物质外壳 ,由于语言的各构成部分(语音体系、词汇、语法)发 展速度的不平衡性,所以语音体系的发展也自有其内部 规律。[1]汉台系语言中多音节词里的“字”,如“蜻 蜓”“蝴蝶”等等,意义不明,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