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国(2015年最新修订)
作者简介
徐徐(Xu Xu),女,70后,传播学硕士。爱户外,爱自由行。2001年起旅居德国,现为自由写作者。 大学时代开始出书,作品有: 《大一女生》 《寂寞17岁》 《校园内 校园外》 《邂逅》 《坐过站》 《婆婆媳妇那些事》 《婆婆媳妇那些事2》 《蚁族时代》 《在德国我们这样上中学》(主编) 《到德国》《小镇德国》《选择德国》等。 现定居法兰克福。
内容简介
日耳曼尼娅纪念碑之下,莱茵河谷之上,凭高远 眺,视野越过层层的葡萄林,黄昏中莱茵河西去的壮 观景色一览无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莱茵河沿岸 那么多风景优美的小城,唯独Rtidesheim(吕得斯海 姆)最为声名显赫——因为它不只是用于拍摄,更是 用于感怀的。 在德国,再没有另一个地方,能像吕得斯海姆一 样适用于中国的李白、辛弃疾、苏轼等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词:“平林漠漠烟如织”,“楚天千里清秋,水 随天去秋无际”,“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 里有大江西流、金戈铁马和大国统一,也有英雄、女 神和大帝。 奠基在Niederwald Denkmal的日耳曼尼娅 (Germania),是一位女神的造型,有10多米高,其底 座有27米,她手持的宝剑有7米多长,头戴的皇冠有1 米多高,以高出莱茵河水面225米的雄姿巍然屹立在 河谷之上。Germania是拉丁文,意思相当于“德国” 。在19世纪德国人为统一和自由而奋战的时候,日耳 曼尼娅拟人化为女神,成为德意志人的偶像。为了纪 念1870年至1871年普鲁士对法国战争的胜利,德国在 这里建造了这一雕塑。而为同一目的建造的纪念性建 筑还有柏林的“胜利纪念柱”和科布伦茨的“德意志 之角”的纪念碑。对法战争的胜利,使德国完成了统 一,威廉一世也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第二帝 国的成立。这是德国在近代进入全盛的标志。 在德国多年,经历过几次涤荡胸怀、激情澎湃、 让人感觉回肠荡气的大场面,在吕得斯海姆举办的“ 光中的历史”的大型文化节,就是其中之一。吕得斯 海姆依山傍水,莱茵河在这里环绕小城划出一道圆弧 ,夕阳之下,恰如一条金腰带。“光中的历史”文化 节就在日耳曼尼娅纪念碑下的这片风水宝地中举行。 暮色降临,激扬的音乐响起,绿色激光光柱从莱茵河 两岸发射而出,投影机打出一串串文人墨客的名字, 主持人朗诵了德国最著名的诗人歌德在这里写下的篇 章,接着,浑厚的男低音又朗诵了法国作家大仲马、 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德国宰相俾斯麦等许许多多的思 想家、政治家、艺术家等名人在这里留下的赞美和感 怀文字。明亮的字母透过黑夜,推出了一页一页的历 史,而伴奏的音乐高低起伏,时而如泣如诉,时而金 戈铁马惊涛拍岸……那一时,真的就像走进了历史一 样,让人回肠荡气,豪迈慷慨。 莱茵河谷绝佳的自然景色本是可遇而不可求,而 这些文豪大师留下的辞赋华章,更凝聚了德国浪漫主 义时代的人文精神,沉淀在自然山水之中,给自然美 景赋予了韵味和精神。莱茵河从不停歇地在此流淌, 惊涛激昂处如在诉说着一个伟大国家的光荣和梦想, 温婉迂回处又恰似在回味当年贵族骑士的文治武功和 风流逸事…… “光中的历史”大型文化节进入了尾声。深夜时 刻,烟花开始燃放,绚丽之花在天空中绽放,照亮了 天地山河。此时,面对莱茵河,遥看莱茵河的重峦叠 嶂,逶迤蜿蜒,淘尽悲欢离合,已经觉得不可思议, 再回首仰望被烟花照亮的雄伟壮观的日耳曼尼娅,天 地之间,一时竞不知自己究竟是身在何时,只感觉如 同被一只大手用力推动一样,在历史的旷野里奔跑, 如此慷慨激昂,如此豪迈旷达,如此荡气回肠…… P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