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背着家去旅行
ISBN: 9787512410404
这里的牛肉面要价100台币,合人民币约20元,但跟上海18元一碗的永 和 大王牛肉面相比,单以牛肉的分量对比的话,大概就是吴宗宪和罗家英各 自 剩余的头发总数的区别;质量的话,我想用牛肉面和康师傅牛肉泡面来类 比 也并不算太过分(尽管在上海时我也挺喜欢永和大王的餐饮)。 由于我俩十点后才起床,梳洗完出门基本十一点过后了,因此常把老 伯的面当做早午餐。面摊十一点开张,卖完收摊,下午两点经过那里已经 空 空如也。你看就几张塑料折叠桌椅,两个锅子,最简陋偏僻的地方价格却 很 贵,真材实料又色香味俱全,两三小时就能卖完,收入至少四五千,这得 让 大陆多少偷工减料的餐馆老板羡慕嫉妒恨啊。 除了住所附近的小店和路边摊,每周固定有两天我们也会去饶河夜市 。 从基隆路往东北方向走到八德路,约20分钟的路程,由于下午一般我都对 着 电脑埋头工作,于是这一段路刚好和妻聊聊一天中发生的琐事,吃饱回来 的 时候也能悠闲地散步以消化满肚子的美食。 台北的夜市不少,不过去多了之后会发现雷同的甚多,唯独每个夜市 必 定会有一两种特色小吃,给人感觉整个夜市就是由它们撑起场面,然后各 路 摊贩像瓜藤般地附着朝四周延伸。初次去夜市的人完全不必担心,一般这 类 重量级的中流砥柱摊位不是在入口,就是正中央。 饶河夜市的招牌是药炖排骨和胡椒饼,其名气甚至盖过了夜市本身。 “喂喂喂,我在饶河夜市!” “在吃胡椒饼哦?” “不是啦,我在买牙刷……” 如果你用以上那句话作答,估计电话另一头的人能有半天接不上话来 。 来饶河夜市,不吃胡椒饼你来干啥? 这家胡椒饼摊,在夜市妈祖庙的人口处。约巴掌大的胡椒饼,现做现 烘烤,拿到手上还不觉得怎样,咬上一口,里面的热气一声不吭地迎面扑 来,夹杂着牛肉汁与胡椒的香味,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凑近闻一下,实在有 够受的。 同样是香味,闻起来一个味道,吃起来又一个味道,滚烫的牛肉,面 粉 浓烈的烤香味,胡椒配得感觉上有点过分,但又觉得不过分,嘴里的余味 立 刻就会逃走,总之三种味道原汁原味,像一口气看了半个小时炫目的烟花 一 样,心情无比满足。 有一次因为不想排队,买了隔壁另一家的胡椒饼,相比之下个头大了 不 少,馅也饱满,大概不想被那家胡椒饼抢了所有风头,老板希望从外形视 觉 上吸引到一部分客人。 但就是感觉不对。也有胡椒味,也多汁,想必缺少的就是面粉、调料 与牛 肉之间的默契,称作胡椒味牛肉饼更恰当些,称作胡椒饼就稍显名不副实 。 和妻逛饶河夜市,我们会在原住民大伯开的野味摊吃烤斑鸠,喝一瓶 风 味纯正的小米酒,趁着微醺去排队买一个胡椒饼。 我们会坐在妈祖庙的门口,身边是络绎不绝的香客进进出出,我小心 地 咬一小口薄脆的边,感觉里面的肉汁还在翻滚,妻双手捧着用力吹,稍微 凉 一点后再咬第二口。也有和我们一样拿着胡椒饼坐在一旁吃的食客,大多 数 时候也就彼此点点头,会心一笑,烫得发麻的舌头此时是无论如何也说不 出 什么客套话来了。 吃,在台北,是相当深奥的学问,这种文化的张力和吸引力几乎像老 槐 树根一样牢牢附进了这里的土壤,品种和样式之复杂绝对不是看了《米其 林 指南》之类就可以一目了然的。午餐、夜市,其实即使过了午夜,甚至临 近 黎明,它依旧以其变幻莫测的身段曼舞在各个舞台。 比如复兴南路上的清粥小菜,在口味地道这方面,就绝不比泡沫红茶 、 西门町民歌餐厅或者费玉清的笑话这些响当当的名头来得差。 粥店营业的时间一般是从下午一直到隔天天亮,一听就知道那是专供 夜 猫子盘踞的地方。凌晨时来这里喝粥的大多是KTV唱完歌的三五好友,十八 号房跳舞跳累的浓妆美眉,林森北路夜总会喝得醉醺醺的大叔,还有赶工 赶 到天昏地暗的加班族,总之有点“再不清爽地吃点东西洗洗嘴巴就会变成 曾 国城”的调调。 粥是这里统一的主食,找到座位后,服务生会直接端上一桶粥,这个 不 用点,是送的,吃饱为止。 然后去主厅(基本上在每个粥店的正中央),那是很大的一个台子,上 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下粥小菜,从咸蛋、榨菜、炸虾、豆干、花生到蟹脚 、 生鱼片、鹿肉,应有尽有。 菜都很小份地摆在小碟子上,精致得像Tiffany的展览品。选好想要的 小 菜,拿给服务生,回到座位开始呼噜呼噜地喝粥。 还是粥最好喝。 说不上为什么,小菜看起来再怎么鲜美,最好喝的还是这一锅免费的 白 粥(绝不是因为不限量我才这么说)。一种无法言语的满足感,每次去我们 都是停不下来地一碗接着一碗,配一口鱼干或卤味,米饭的香味几乎包裹 了 所有的味蕾。 其实粥本身虽好,但若让妻在家里认认真真地熬上一锅,也不见得比 不 上——这就是所谓“不能仅仅用舌头去体验台湾美食”的关键所在了,就 像 在冈山吃的羊肉炉,去阳明山上闻飘浮的茶香,吹完莺歌的陶笛叫上一碗 米 苔目,是那种“所有零件都必须在场一起工作”才能心领神会的滋味。 黑漆漆的天空,安静休息的都市,不想睡觉或睡不着觉的食客,热腾 腾 的米汤和台北女孩般多彩多姿的小菜(这个比喻妻肯定会反对),这样的地 方与其称作消夜,不如直接纳入某种层次的Life Style更来得恰当。 A Taipei Style。 八年来我们旅居过不少城市,其间不乏种种令人怀念的美味佳肴,和 让 ‘我们印象深刻的饭馆。P34-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