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阴影(学会接纳自己性格中的阴暗面)(精)

人格阴影(学会接纳自己性格中的阴暗面)(精)
作者: (瑞士)维雷娜·卡斯特|责编:丁洪涛|译者:陈国鹏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人格阴影(学会接纳自己性格中的阴暗面)(精)
ISBN: 97875155188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哪里有光的照射,哪里就会产生阴影。人们看到阴影 就可以找到光源:光明和黑暗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 自然界中是这样,人格中也同样如此。我们把自己的某些 方面公之于众,让人了解,同时却把自己的另一些特征隐 藏在阴影里,或者说,我们从一开始就试图把自己的另一 些方面置于半黑暗中或完全的黑暗中。 这种有关光和阴影的隐喻表明了荣格两个互相制约的 概念——人格面具和阴影。我们把人类的阴影看作是一些 不能处于光天化日之下而被人看到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 一旦被公开,至少在瞬间会令当事人感到难堪,大多数人 会为此而感到羞愧和不安。 在某个人自己的阴影中可能涉及人格中与某种行为有 关并且不会被此人所承认的个别特征,比如嫉妒和贪婪。 与此有关的还有所有在某一个时间里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接 受的意识中的特征和行为,我们总是试图把它们排斥出去 。但阴影始终深藏在我们的内心。 阴影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学概念。它由荣格在 1912年首次提出,它出自E.T.A.霍夫曼的作品《魔鬼的迷 魂汤》中的“阴影兄弟”。从此,对阴影的研究就成为荣 格思索的课题,特别是在1939年。后来,荣格又在1945年 和1946年屡次在他的著作中提及此概念。1948年,埃里希 ·诺伊曼出版了有关该课题的一本专著——《深层心理学 和新伦理学》,他在书中对阴影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 何对它加以整合的建议。 继荣格之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找到”了阴影 作为研究的题目。荣格把弗洛伊德的“解释方法”视作“ 对人的阴影方面深入细致的探索”。它不是对人的本质的 幻想,而是对人的人格理想化观点的最好解释。但荣格也 补充道,人们不能仅仅从阴影方面对人做出解释。这也是 荣格一贯的思想。“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不是阴影,而是 产生阴影的载体。”所以,在荣格的心理学中不仅要了解 人的病理学,还应观察其体质的强弱。荣格疗法从一开始 就被视作资源导向的心理治疗。 正如霍夫曼在《魔鬼的迷魂汤》一书里的“阴影兄弟 ”篇中所说的那样,阴影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文学作品的 主题——它是一个永恒的、有趣的、普通人的主题。深层 心理学特别关注人的阴影在什么情景下形成、由哪些方面 组成和应该如何理想地看待它。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 为无论如何,阴影涉及人的阴暗面,它对人际关系具有极 大的破坏作用。 我们对光和阴影的隐喻稍加思考就会明白,对待阴影 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无论如何,不应简单地认为“哪 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就可以了。因为任何一种新的光 源又会产生新的阴影。在对阴影进行探讨时原则上要承认 阴影,要明白光明和黑暗在人类生活中是相互作用的;同 时,还应致力于发展对阴影的感受性,以使我们学会认真 地对待我们身上的一些类似于阴影的特征。这并不会使我 们丧失价值,而是会让我们对价值进行重新评价。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