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坎坷人生路](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820/14/20200820144328783.jpg)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70.29
折扣购买: 漫漫坎坷人生路
ISBN: 9787520136068
刘维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先后在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的前身工作),从改革开放至今一直从事城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经济与区域的关系、土地利用与房地产经济。城市经济学的第一要义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找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刘维新几十年来就是沿着这个理念从事学术研究的。
苦难的童年时代 一 出生前的历史背景 我出生前的中国,正处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灾难最深重的历 史阶段。 可以这样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 被英帝国主义用洋*、重*打开之后,再经过八国 联军的入侵,中国就一步一步地走向半殖民地的悲 惨境地。不仅香港、澳门被西方国家占领,还有不 少沿海大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都设 立了不同国家的租界地。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思想, 随着清政府的腐败衰落而逐步提升。 早在18世纪末,日本江户后期的经世思想家本 多利明即在《西域物语》中大言侵华之词,宣扬侵 占中国东北等地的论调。19世纪初,佐藤信渊又在 《宇内混同秘策》中称:“皇大御国乃天地间初成 立之国,为世界各国之根本,皇国号令世界各国为 天理。”①根据此说法,日本应先吞并中国东北, 再统战亚洲,最后吞并世界各国,其侵略扩张野心 膨胀到了极点。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所 作所为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同目前日本首相安 倍晋三想当亚洲领袖的思路如出一辙。日本侵占中 国和亚洲的野心不死,很值得警惕。 日本侵华、想当亚洲领袖的思想由来已久,起 源于佐藤信渊,这也是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源。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在半岛海域, 突袭北洋海军运兵船,而挑起战事。8月1日中日两 国同时宣战。因为该年为中国的农历甲午年,所以 ,历史上称为“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日本战胜 中国,腐败的清政府不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条约》,割让了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还给日本2亿 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尝到了战争的甜头,这更 加刺激了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正像日本前外务大 臣井上馨所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日本财政部根 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日本的全部收入只有 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 清政府的赔款折合成日元金额)滚滚而来,无论财政 还是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 腐败卖国的清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屈膝投降割让 国土和赔款,使得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为日本发动第二 次世界大战侵略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也更加助长 了它侵占全中国和霸占亚洲各国的野心。 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在甲午战争中尝到甜头,于 是又一次在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挑起“九一八 事变”。9月18日这天,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 柳条湖东段,并以此为借口*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虽然东北军兵力有20万,但因执行蒋介石的“攘 外必先安内”政策,采取了不抵抗、逃跑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