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1.80
折扣购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ISBN: 9787571332280
张剑,男,教授,博士,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乡村可持续规划等。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乡村规划研究中心聚落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出版专著2部 ,主持及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规划项目20余项。 隋艳晖,女,讲师,硕士,威海职业学院建筑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景观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 ,各类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 谷海燕,女,硕士,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民间美术。发表论文5篇,主持和参与教育部、山东省产学协同育人类教改项目以及景观设计实践多项。
前言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景观世界设计的主题,设计师应成为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超越功能意义的设计,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使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体现以人为本;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呼应现代人性意义;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从现实问题出发,以文化人类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关怀性景观的概念,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景观行业应加强关注弱势群体与现代社会问题,以达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术前沿。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和政策对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维度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意味着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不仅包括了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包含了文化、文明的振兴。“艺术介入乡村”则提供了一个更高的维度,要求景观从业人员应该掌握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学、生态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知识。跨领域研究越来越频繁,跨界研究也已经常态化。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充分解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本书既侧重于对景观规划设计各阶段方法的解读和传授,同时还强调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文化底蕴和思辨方法。选用的案例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与生态学、美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其中也包含为服务乡村振兴而开展的大量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 本书内容共分为七章,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向入手,系统阐述了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发展简史与流派以及规划设计过程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力求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体系。 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术前沿。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和政策对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维度的需求。本书既侧重于对景观规划设计各阶段方法的解读和传授,同时还强调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文化底蕴和思辨方法。选用的案例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与生态学、美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其中也包含为服务乡村振兴而开展的大量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