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东坡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作者: 谢依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苏东坡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ISBN: 978750754832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奶娘喜气洋洋大声报喜:“恭喜老太爷,得了个 金孙子!” 祖父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双手小心翼翼地接了 过去,仔细观察了下苏家的长孙:眉眼开阔,接着听 到洪亮哭声,当下大笑:“好!好!好!好好带下去照 顾着,千万小心看着!”这边赶紧吩咐厨房给里屋送 汤,要丫环们好好照顾刚刚生产完的儿媳。 在苏轼的记忆里,祖父行事豪爽,荒年开仓放粮 ,行善事必躬亲。别人屯米面,祖父却用自家的米换 谷子。 一到荒年,别人家发给饥民的米面都霉坏了 ,只有苏家耐储存的谷子碾出的米粒粒粒晶莹,这也 让苏老太爷成为远近皆知拥有大智慧的大善人。苏序 有两个儿子,苏洵是长子,但天性寡言,性格古怪。 年少时苏轼和祖父相处目久,那股豁达与爽快很像其 祖父。 苏家诗礼传家,进退有度。苏家重视子女的 教育问题,只是苏轼的父亲苏洵却是苏家的例外,他 个性太强,不服管教,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根本不努力 。但苏洵天资优越,处事谨严,是长辈眼中值得信赖 的人,得到了程家的青睐,把女儿嫁给了她。 苏家人才济济,是眉山有名的家族。苏洵的哥哥 ,两个姐丈都考取了功名。但苏洵却从不考,更不努 力,父亲却总是说: “不需发愁,顺其自然。”已 经27岁的儿子丝毫不知上进,换作别人早已经气得跳 脚,而苏轼的祖父却是优哉游哉。 连亲家程家都觉得苏洵有此天资却不肯正用,生 生连累了自家的好女儿。要知道程家比苏家家业更大 ,家产更丰,程苏两家的联姻也可以看作是苏家得了 一位难得的好媳妇。让人想不到的是,苏洵27岁得了 苏轼后突然发愤苦读,文名大噪。 即使到后来,苏轼文名响彻全国,父亲苏洵之名 也不为苏轼之名所掩,可知苏洵天资之罕见。27岁开 始努力,却依然能修成正果,苏洵也算得上天才了。 《三字经》中所说的,“二十七,始发愤”。便是说 的苏老泉:苏洵。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自觉深受父亲影 响。如果没有苏洵的发奋,那也就不可能有苏轼幼年 承受的家教。苏轼更不可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 属文日数千言”。决意努力之后,苏洵对自己孩子的 教育也极其严格。 苏轼6岁时就进了学堂,这个学堂人不算少,有 学童一百多人,只有一个道士作老师。聪明而善于学 习的他和另一个学生陈太初最受先生喜欢。后来陈太 初也考中了科举,但他一心求道,考中之后出家做了 道士,一心求仙去了。 苏轼天资聪颖,但即使如此,回到家他还要把当 天的功课全部背一次,完整无误才可吃饭。这样的日 子持续到了8岁,父亲苏洵准备进京赶考了。小小的 苏轼对于进京赶考还有些懵懂,但那一天母亲很早就 张罗着让他起床了。 父亲拿着大大的包袱出了卧室,身边跟着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