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8曲终人散)

大清风云(8曲终人散)
作者: 鹿鼎公子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大清风云(8曲终人散)
ISBN: 97875093731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母子冤家 淫海无底,同治同志陷进去后就拔不出来了,他 养成了一种癖好,动不动就微服出宫,到花街柳巷中 寻找刺激。同治同志是很多妓女的熟客,加之他出手 大方,很多妓女都很喜欢他。 叔嫂可以同治 咸丰驾崩时,懿贵妃只有二十六岁,钮祜禄氏比 她还小。这两个年轻的女人能够驾驭庞大的大清国吗 ?很显然是不能的,所以她们必须仰赖恭亲王奕诉的 经验。 1861年10月4日,桂良上奏请求给太后上徽号, 东宫太后为慈安皇太后,西宫太后为慈禧皇太后。此 前两天,内阁就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展开讨论。名为讨 论,实际是让大家举手赞同。根据大臣们的观点,在 现在这种情况下,太后听政是必需的。现在的问题是 如何听政,换句话说就是确立听政的程序。 11月7日,内阁发出上谕,将新皇帝的年号由“ 祺祥”改为“同治”,所谓“同治”就是让两个太后 一同治政,同时也有太后和小叔子一起分享大权的意 思。 垂帘听政的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的:两个太后听政 的地点是养心殿东暖阁,小皇帝坐在龙椅上,两个太 后坐在后面,中间隔着一道帘子,跟武则天当年所作 所为一模一样。 除了听政之外,大臣奏折和紧急军情也要交给两 宫太后审阅,太后审阅之后,再下发给议政王和军机 大臣。 太后垂帘听政是清朝历史上的大事件,因为在此 之前还没有太后听政的先例,孝庄虽然很有头脑,也 只是通过自己的想法影响顺治和康熙,从没有直接干 预朝政。古人说,牝鸡司晨,国之不祥。从后来的历 史看,确实是这样,同治和光绪接连早逝,而且没有 留下子女。甲午战争,中国海军全军覆没,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即宣告破产。袁世凯崛起后,逼退清廷,自 己称帝,旋即退位,一命呜呼,随后便是军阀混战。 一个字:乱。 虽然名为两个太后听政,实际上是由慈禧一人听 政,慈安是个没主见的人,再加上本性懦弱,一切都 听慈禧的。 在慈禧攫取大权的过程中,奕诉是最给力的一个 干将,慈禧提出赏其一个铁帽子王,奕诉是聪明人, 当然拒不接受。慈禧说:“既然六叔坚持不受,那这 事就暂时缓一缓吧,将来等同治亲政后,让他来办也 行。” 这一阶段,大清的实际政权掌握在奕诉的手中, 他相当于一国丞相,两宫太后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 ,而同治呢,只是帝国的一个象征。 这时候的奕诉权势熏天,朝中大臣多是他的党羽 ,地方督抚很多也是支持他的,就连西方势力也挺他 ,把他看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在西方国家眼里,奕 诉是一个头脑开明的人。非常适合做清政府的代理人 。有奕诉在,他们与中国的商贸合作将更顺利。 英国领事罗伯逊甚至建议大英帝国扶植奕沂为皇 帝,所以奕诉在后人眼里又是一个投降派、卖国派。 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公平的,奕诉跟列强妥协是事实, 但妥协跟卖国完全是两码事,不妥协的下场我们已经 看到了,如果单纯从效果来说,不妥协反而造成了“ 卖国”的结果。 面对一个强盗,你打不过他,这时候硬碰硬是一 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幸好老外的想法跟我们不太一样 ,他们没有说赶走了皇帝自己当皇帝,只是抢些金银 珠宝。但也不是所有的洋人都没有“彼可取而代之” 的想法,美国人白齐文就是刘邦项羽式的人物,他是 洋枪队的队长,看到清军被击溃,政府近乎崩溃,他 忽然产生了自己当皇帝的想法。当然,凭他的力量还 不能做到这点,所以他找英国人戈登商量。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