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矮凳桥风情(精)/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ISBN: 9787514215533
李地 ——矮凳桥的女镇长 惊 这是五十年代的故事。 李地接到通知,叫到陈十四娘娘宫去“学习”。 当时大家都有一套下乡或“学习”的行头,李地这回 是三进“学习班”,行头现成。无非是一身“稀”旧 蓝**,一双两头包皮青布鞋,背上背包——一被一 褥,斜挂书包——笔记本纸张,女人用的手纸不必细 说,手拎网兜——面盆口杯。稍微花哨点的东西,犯 点嫌疑的好比茶叶,都不作兴。 李地这个样子,兵不兵民不民,实是当时的时装 。陈十四娘娘宫在县城角落里,一路是拱肚砖墙,茅 *瓦背,露天茅坑……时节是秋后,秋风钻到这些角 落里,就把阴凉变作阴冷了。天上灰一块黑一块旧棉 絮一样,还没有下秋雨,地上已经滴滴答答,潮湿, 滂臭。脏水横流,粪水从阴沟渗上来,五颜六色…… 五颜六色,这回是什么颜色呢?李地**回学习 班上的“学习”,叫得*响的是,“揪出尾巴来”! 第二回是,“夹起尾巴走”。当然也还有“割尾巴” 、“翘尾巴”、“甩掉尾巴”、“留点尾巴”种种说 法。同志哥对同志姐说:“脱下裤子,看看你的尾巴 。”同志嫂说同志哥的尾巴:“翘起来旗杆一样。” 这些话都火红滚烫,都是在战场般的会场上,**那 样射出来。**没有闲情杂念,神经都紧绷如弓弦、 钢丝、缆绳,凡圆脸都拉成长脸,长脸都生毛如驴脸 。 世界上有的事情说不灵清,动物进化到人类,耗 费了亿万年时间,把条尾巴退化到只剩下一块尾骨。 倒又作兴在尾巴上做文章:口头上有,小说书上也有 ,西方有,东方也有。不好说是谁学谁的样,就说是 都从一条路上走过来的就是了。 走到陈十四娘娘宫门口,李地看见中学同学小个 子,站在台阶上和两三个人说话。小个子现是学习班 的副主任,现管“尾巴”。李地是老资格学员,知道 到了这种地方,大家都会摆出六亲不认的面孔。这一 下对面相逢,是打个招呼好还是不打为妙?拿不定主 意,先拉开一个笑容,又笔直朝门洞走,只拿眼角睃 着点小个子,准备随机应变……小个子看见了她,倏 地转过身体和别人说话,好像是没有看清楚,也好像 是有要紧话赶紧要和人说。 李地腮帮上肌肉僵硬了,只好僵硬着走进大门, 心想你也不用神气,塞到这种班里当什么主任,查查 别人的“尾巴”,都不是得意的角色,都还有一个地 方,暗中在查你们的“尾巴”。 陈十四娘娘宫是城里的小庙,这种小庙在茅坑街 拉尿巷里轧着,门外**没有城外寺院的气派,门里 地盘狭小,偏偏又讲究两进的格局。前进天井只有半 个篮球场大,办班的倒又立起两个篮球架。两廊和大 殿上的泥塑木雕,早已收拾干净。大殿叫作教室,实 际是会场,两廊改作宿合。后进的天井不过狭长的一 条“槽”,不如叫作“天槽”。又是殿,又是廊,又 是厢房,格局齐全。因此两步一台阶,三步一转弯, 门洞对门洞,屋檐搭着屋檐,摆布得处处是阴暗角落 。人走进去,好像走进了“蛐蛐笼”。 西廊宿舍本来都是成排的玻璃窗,又把下边的玻 璃都贴上了旧报纸,好像是隔离病房,传染了一种怕 光的毛病。从上边的玻璃看进去,只看见一条条毛巾 ,可见住了不少人了,倒又鸦雀无声。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