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工具箱(第2版)

项目管理工具箱(第2版)
作者: 编者:康路晨//胡立朋
出版社: 中国铁道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88.00
折扣购买: 项目管理工具箱(第2版)
ISBN: 9787113220044

作者简介

胡立朋,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认证PMP,国家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工信部注册项目经理。曾任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高级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职位,具有多年大专院校及企业内训授课经历,从2009年开始作为专职讲师,从事项目管理的教学与推广,其专业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经理能力提升、IT项目管理等。 康路晨,2012、2013年度搜狐商学院最佳项目管理讲师TTIE项目管理者能力提升四维模型创始人,ENMMS高效网络营销管理模型创始人,中国项目管理发展报告编委,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认证国际项目管理师(PMP)。现担任联合国贸易网络北京中心、搜狐网、华玺国际、和君创业、山东天一建工、中国移动集团福建分公司、中国联通秦皇岛分公司、山东唐利康、河北廊坊市政管理局、杭州和仁科技等机构的项目管理顾问。

内容简介

预算调整控制方法的设立是为了规范预算过程, 降低预算风险进而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度。企业通过预 算调整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应对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 的资金风险问题,从而提高项目团队的内部控制与管 理手段。预算的实施可以直接提供项目预算调整控制 方法的指导,从内部控制的角度,针对预算的调整来 探讨预算的具体控制方法和控制重点,为企业在发展 预算管理、增强内部控制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而在 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要 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对预算进行 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尤其是企业在刚开始做预算时 ,由于经验不足,调整的频率和幅度还可能会较大。 但是这种调整同预算的制定一样,必须基于一定的规 范。若稍有变化便调整预算,企业目标便无从实现, 预算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控制意义,为此必须建立严格 、规范的调整控制制度。预算的调整控制可包括如下 几个方面:调整遵循原则控制、调整范围控制、调整 权限控制、调整程序控制以及日常控制。 一、调整遵循原则的控制 对于预算执行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事项,企业进 行决策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调整事项符 合企业发展战略、经济上的最优以及属于关键性的差 异等。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原则。 1.预算调整事项应当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 生产经营目标。 2.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客观、可行,即在经济上 能够实现最优化。 3.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 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预算调整报告和调整方案 ,项目预算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应当予以否决。 二、调整范围的控制 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各企业应当结合自 身的实际情况,严格界定预算的调整范围。只有当受 到不可控因素影响或预算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原因, 才允许调整预算。这样可避免许多企业在执行预算时 所经常出现的“下面天天打报告,上面天天调预算, 预算跟着报告跑”的现象。 对于预算调整的范围,可划分为两类:预算目标 调整和预算内部调整。 对于前者,由于预算目标的调整会影响到企业的 战略目标,因此对于这种调整应规定严格的限制条件 ,比如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国家 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不可抗力重大自然 灾害、公共紧急事件等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 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差异的,经决策机 构批准,可以调整预算。在此,应当注意的是,不同 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重大”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各个企业还应当对“重大”进行量的界定。另外 ,还应规定调整的时间或次数,如除了突发的特殊事 项需要进行特殊事项调整以外,一般每年只在7月份 调整一次。 对于后者,预算内部调整则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的 调整,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只要履行规 定的超预算审批即可,同时鼓励预算执行机构及时采 取有效的经营对策,保证目标的实现,其调整频率可 考虑为每季度一次。 三、调整权限的控制 由于预算调整属于非正常事项,并且牵扯面广, 对相关部门也会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变化 ,要从严把握,特别应将调整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 遵循调整权集中性的原则,以避免调整的无序和多头 状态。同时,为了避免由总经理总揽一切权力所形成 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预 算委员会或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应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 权力机构,所有预算调整的审批权限应归属预算委员 会或最高决策机构,统一行使预算标准的制定、审核 ,预算调整的审批等权力。 四、调整程序的控制 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间进行执行与控制的标准, 保证其稳定性能够使企业的业务目标连续、一致,并 且有利于员工的理解和执行。因此预算调整必须经过 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否则会前功尽弃。预算 的确定程序是刚性的,调整程序也应是刚性的,只有 这样才能保持预算控制的高度权威性。因此,预算项 目调整的申请、上报、审批、下达等流程应与预算编 制的流程相同。 在调整预算时,应当由预算执行机构逐级向预算 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各 机构的主管部门,可根据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超过 预算限额的事项,以及执行预算差异较大的事项和客 观因素变化情况j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等 情况,对提出的申请进行审议并提出预算的调整幅度 。预算委员会应当对经过审议后的预算执行单位提交 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单位年度预 算调整方案,提交单位最高决策机构审议批准,然后 下达执行。在审核调整方案时,应遵循预算调整的上 述三项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预算的调整批准之前 ,应当按原预算行事。 P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