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本意

论语本意
作者: 吴天明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20
折扣购买: 论语本意
ISBN: 9787100175920

作者简介

吴天明,男,湖北汉川人,1956年生。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武汉大学文学院三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特聘中国文化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经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史散论》《中国神话研究》(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等。主要学术贡献是,发现并论证了原始文化 “两个竞争”的主题,理清了原始儒学“仁学”和“礼学”的思想体系,理清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丧礼。

内容简介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持重沉稳,就不威严,即使学了,知识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品德为主。不要与﹙仁德﹚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解析〕本章孔子用四句话,对君子为人处世提了四个要求。 本章应是夫子教育授业弟子的话,都是经验之谈。人不持重沉稳,心浮气躁,学习时没有沉下心来理解体会,即使勉强学了也会很快忘掉。“忠”并非单指忠于君上(国君善待民众以尽“君道”亦称“忠”,参《左传?桓公六年》),而是泛指待人真诚,做事认真。孔子常教导学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篇》15?10﹚,因为和仁者交朋友,才可以“以友辅仁”﹙《颜渊篇》12?24﹚,使我们“就有道而正焉”﹙《学而篇》1?14﹚,从而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最终使我们自己也成为仁德君子。孔子认为“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篇》15?30﹚,“过而改之,是不过也”(《韩诗外传》卷三引孔子语),“能补过者,君子也”(《左传?昭公七年》引孔子语)。 “主忠信”三句,《子罕篇》9?25重录。孔子讲学时,弟子们各有所记,有的只记录了后三句,有的则多记录了两句。这说明,这些记录是极其可靠的。 《论语本意》以独特的视角,采用文献互证法,让我们真切地体会《论语》的“本意”。吴天明教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采用文献互证法解读《论语》,尽量还原古人的情景,其观点新颖有趣,其论述有理有据,使读者更加轻松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