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讲谈社·日本的历史04)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讲谈社·日本的历史04)
作者: 下向井龙彦|译者:杜小军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讲谈社·日本的历史04)
ISBN: 9787549634484

作者简介

下向井龙彦,1952年生,毕业于广岛大学文学部,现任广岛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专业为奈良、平安时代的军制、国制及地方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战争对人类的意义2战争体系与对外战略》(合著)、《纯友追讨记》,主要论文有《国衙与武士》《平安时代的地方政治》《日本律令军制的基本构造》《七世纪后半的东亚动乱与日本军制》等。

杜小军,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史方向),现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副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海权史,著有《日本战后海运政策研究》《幕末日本海/军史》等。

内容简介

武士与军制

武士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的?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不言自明,但实际并非如此。日本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都想当然地将其叙述为“10世纪前后的平安中期,有实力的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而武装起来,成为武士,即在地领主”。

活跃于10世纪上半叶的平将门便是如此。登上历史舞台后不久,平将门便以英雄武士的形象博得众多历史爱好者的青睐。然而,学界并不将平将门称为“武士”,而是称其为“兵”。直到11世纪中叶,源赖义、源义家及其郎党才开始被称为“武士”。平将门之所以未被称为“武士”,是因为他并非在地领主。在地领主直到11世纪中叶才出现。可见,学界的认识、学校的教育、历史爱好者的常识常常存在较大偏差,而真实往往就潜藏于常识之中。如果平将门与源义家身披华丽的大型盔甲,手持日本独特的长弓和刀身弯曲的日本刀,在马背上进行一骑打(马上一对一决斗),那么两人的实力会有多大差距呢?之所以前者称“兵”,后者称“武士”,仅仅是受“武士乃在地领主”的僵化定义束缚罢了。平将门其实就是货真价实的武士。

一旦将“武士”的定义从“在地领主”的僵化标准中剥离开来,情况便完全不同了。他们会从日本人从小学开始就被灌输的“为保护土地而武装起来的武士”这种固有观念中解放出来。正如合战绘卷所描绘的姿态,武士是以战斗为天职的战士。于是,他们便成了追讨叛国者的国家军事力量。这种带有军事史性质的武士观并非新生事物。户田芳实、石井进两人曾以学者和大学教官的身份,亲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的大学纷争。其间,两人提出“国衙军制论”。但在其后,“国衙军制论”的问题并未得到深入探讨,只有“国衙军制”这一概念独自留存至今。笔者的研究虽然承袭了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得到学界认同。目前还没有以国家军制为切入点和主线索,对武士阶层的形成进行全面考察的著述。

本书将从国家体制、军制、政治架构、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出发,考察武士阶层从出现到掌握政权的全过程,即从10世纪的平安时代中期武士以战士身份登上历史舞台、镇压地方势力叛乱,一直到武士担任中央军事官职或受领,从而获得政治成长,再到成为国家军事指挥官的源氏、平氏在平安末期的院政政治体制下,通过参与权力斗争中的军事决策而掌握国家政权的全过程。尽管近来很少被提及,但平安时代的武士的确是孕育日本中世社会的主导性势力。

英国史学家杰弗里·鲁道夫·埃尔顿提出,政治史是否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决于外交史、军事史能否革新。上述观点是在有着厚重军事史传统与积淀的欧洲史研究中提出的。但日本现今的军事史、军制史的研究在史学界尚处于支流地位,研究的观点、方法也远未成熟。其原因之一是对过去的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反省和厌恶(尽管这很重要)导致人们对战争史、军事史研究敬而远之。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日美安保体制下,军事与外交已经无法作为切实问题被日本国民所认知。历史学者的问题意识也无法从普遍的、大众化的国民意识中脱离出来。现今的日本国家有从国家和军制的角度来探讨历史的必要,以进一步彰显战争、军事的残酷以及对和平的尊重。

国家军制的存在方式与国家所面临的军事问题相对应。10世纪,武士作为镇压反朝廷武装起义的军事力量出现并成长。那么,武士出现之前的律令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军事问题?为此国家制定了哪些军事制度?律令国家的军制与武士有着怎样的关系?促使武士出现的反朝廷武装因何产生?武士为何会在10世纪初的军制改革中诞生?这又是一场怎样的军制改革?针对以上这些尚不甚明了的问题,笔者想从国家和军制的角度出发,追根溯源,一步步探寻武士诞生的整个过程。

【关于本书】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四卷,讲述的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历史,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宋朝。

日本史学家下向井龙彦的经典力作,从军制史的角度看武士阶层的诞生

广岛大学教授下向井龙彦专攻奈良、平安时代的军制史,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对外战争、国家军制为切入点和主线索,对武士阶层的形成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揭示了“幕府”诞生的内在原因。

战争与宫廷阴谋交织,源平之争席卷列岛,讲述《平家物语》背后的历史

平清盛、源赖朝、源义经等人物因《平家物语》和一系列相关影视剧而闻名于世。本书所述历史横跨四个世纪,落脚于源平合战时期的动荡历史,以流畅的笔法表现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以清晰的脉络呈现出朝廷与武士、源氏与平家之间时而彼此抗争、时而彼此利用的复杂关系。


【关于“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中文版)共十卷。史学名家汤重南、王勇、王新生、刘晓峰郑重推荐。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百年献礼巨制;日本史学名家写给大众读者的诚意之作。

日本史学泰斗网野善彦领衔出品,十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十位国/内新锐学者译介,整套书开放、客观、国际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学界前沿水准,是一部此前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书读懂日本史。

本套书共10卷,4112页,200万字,覆盖了日本从部落发展为近代国家共2000多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时期,从东亚与世界的视野出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今日之日本,乃至今日之东亚以及今日之世界。

每卷以关键问题为锚,日本史学家从内部看自身历史,既有对宏观历史的纵横把握,也有对微观历史的细致体察;讲述既有大家风范,又有超强的亲和力和可读性。

中文版历时五年,精心打造,设计考究,插图精美,值得日本历史和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从翻译、编辑到装帧设计,诸多细节,无不用心。每卷彩插,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再现经典历史场景,图文互证,颇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