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精)
作者简介
琳达·岳(Linda Yueh)英国牛津大学圣埃德蒙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及北京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琳达?岳被认为是*了解中国经济的欧洲学者之一,她担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增长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重点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琳达?岳曾受邀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亚洲发展银行等多项活动和多个组织提供意见和咨询,并多次受邀在中国发表演讲。
内容简介
在未来30年内保持可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是中国 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在 科技和人力资本方面不断发展,还需要完成法制和政 治治理方面的改革,同时要保证中国经济再平衡。在 这一方面,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包括拉动内需(消费、 投资和政府开支),逐步让国内需求的增速超过出口 的增速;使农业逐步转向服务业(含非贸易领域,如 教育、医疗等);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对外经济的自由度(如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等) 。要实现上述各项目标,中国必须重新定位政府在国 家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现有的法制系统进行 必要的改革。如今,大型国有企业的特权问题,和中 资、外资私营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平等竞争 的现象已经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这些现象不仅让人们 对中国市场的效率存有疑虑,也限制了中国克服“中 等收入陷阱”的能力。要真正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 ,要释放出最大的潜力,中国必须进行微观和宏观层 面上的双重改革:在微观层面上,中国必须通过促进 生产力要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而在宏观层面 上,中国需要逐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伟大转型任务 。 要研究和分析上述关键问题,经济学家必须依赖 于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在不 少方面受到经济学家的质疑,而中国微观层面的经济 数据却是质量极高的。因为中国曾经历长达数十年的 计划经济时代,包括农村家庭在内的各阶层家庭经济 情况,以及大中型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指营业额超 过5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直受到国家 的密切监视和关注。因此,中国具有相当完备的家庭 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 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效果往往好于单独研究宏观经济数 据的效果。在任何经济学研究领域,理解宏观经济现 象背后的微观成因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我们 观察某种宏观经济现象时,只有更细致和深入地进一 步解析家庭和企业层面的微观行为,才能真正解释宏 观趋势的科学成因。为什么在2000年以后,劳动力的 再分配不再是中国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什么在 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储蓄率一直稳步提高?要得到这 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家庭和企业的经 济行为。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其他 经济体。因此,本书会尽可能依赖企业和家庭层面的 微观经济数据,来支持和论证宏观经济研究所发现的 结果。这一研究方法不仅与中国经济数据的结构和质 量相适应,也能够抓住宏观经济研究文献中所描绘的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本书将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分析和解读中国经济的 发展:首先,我们运用各种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型来逐 一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然后,我们将解释中国独特 的转型和发展方式使得中国经济含有一些标准模型不 能解释的独特发展因素和成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 遵从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标准的经济发展驱动因素 大多同样适用于中国,但同时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 独特结构性特征要求我们更深入和小心地分析中国经 济的方方面面,而不是直接套用现有模型。在这一方 面,微观层面的分析和估计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细节 的证据:如收入函数、生产函数、社会资本的度量、 法制发展的度量等。通过仔细研究这些家庭和企业层 面的微观数据,以及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做一个 数量化的审视,我们能够得出一些更细致的结论,也 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机理。例如,在中 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行了30年之久后的2000~2010 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增速理应开始放缓,但实际情 况是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产值增速不降反增。为什么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微观的研究,我们认为国有 企业向股份制公司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改制政策使得这 些企业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从而促成了工业产值增 速加快的现象。 这些微观经济研究的成果再次验证了本书的主题 :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历史等原因影响而具有相当 程度的独特性,但这并不表示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型完 全不适用于改革阶段的中国。中国是一个正在转型的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中国采取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 向型增长模式;另一方面,中国也在进行着快速的结 构调整。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不能直接把标准的经济 增长模型一股脑地套在中国身上。只有理解了上述这 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我们才可以判断哪些经济增长模 型和理论可以用于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哪一部分,而 只有把这些判断加总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 中国自1979年以来经济发展奇迹背后的真正机理。本 书将汇总和分析关于经济增长驱动因素的各种现有证 据和理论,同时我们还将用第一手的原创微观经济研 究结果来进一步解释和佐证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 。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