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的夕潮(精)
作者简介
邢建榕,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和档案文献研究,现任职于上海市档案馆。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研究员。著有《老上海珍档秘闻》、《车影行踪》、《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一九一九—一九三七》、《非常银行家——民国金融往事》等,主编有《陈光甫日记》、(《上海银行家书信集(一九一八—一九四九》)、《话说中国·正义的觉醒——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七年的中国故事》等,合译有《我在中国二十五年——<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回忆录》。另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
内容简介
石库门作证 芥川龙之介眼中的“李宅” 四月的天气已有暖意,坐地铁出来,特意在淮海中路 走了一小段,看看路边的梧桐树,新芽泛绿。再经黄陂南 路南下,很快就抵达了我要去的地方——兴业路76号一大 会址。遥想96年前,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路途所见景 象,与我应该别无二致。只不过一大会址,那时还叫李公 馆,一幢普通的石库门房子,前门在望志路(今兴业路) 106号,后门在黄陂南路(当时叫贝勒路)树德里。上海人 住弄堂石库门房子,极少从正门出入,都走后门。一大代 表后来回忆时,只记得贝勒路树德里,就是这个缘故。 据说芥川龙之介一直很想访问中国,《大阪每日新闻 》求之不得,立马聘他为记者来中国进行采访。1921年4月 的一天,芥川已经站在上海法租界的街头,上海“天色阴 沉,稀见日色”,但马路上的梧桐树早早发芽,初夏的气 息扑面而来。 这一天,他采访的对象,是曾经留学日本的李汉俊。 这位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精通四国外 语,彼时年仅3l岁。芥川并不清楚,他正与陈独秀等人异 常忙碌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思潮,筹备发起建立中 国共产党。 芥川后来写道,到李宅后,先到会客室坐下,仔细观 察,室内有长方形桌子一张,西式椅子两三把,盘子一个 ,内盛陶制水果:一只梨子,一串葡萄,一只苹果。室内 不见尘埃,充满了简朴气氛,他感觉“令人愉快”。 会客室里,还有一架木梯,通向二楼。当李汉俊从梯 子上下来的时候,芥川首先看到的是他的脚底板。芥川后 来开玩笑写道,“不管拜见任何天下名士,从未有过先从 脚底向上拜见的啊。” 见到这位两眼闪着才气的年轻人后,芥川说明来意, 两人用日语寒暄了一通。 李汉俊说,他在日本留学时,就有幸读过芥川的小说 ,这让这位日本作家很是高兴。 接下来两人进行了交谈。李汉俊说的一番话,让芥川 刮目相看,不然也不会记得这么详细。李说:“种子在手 .唯万里荒芜。”“故吾人之努力,唯有社会革命之一途 。” 在96年后的今天看来,李汉俊的这段话,显得意味深 长,却难以被芥川所重视。芥川具有日本作家特有的细腻 ,不过也难逃日本访问者的通病,即作为一个在近代化历 程中已经先行一步的国家公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皆以 为愚昧落后破败不堪。到城隍庙一游,他发现居然有人向 荷花池小便,心中难免有轻视之意。 仅仅三个多月后,一桩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芥川到访的李汉俊寓所召开了 。说是李汉俊住所,其实户主并非李汉俊,而是李汉俊的 哥哥李书城,李汉俊只不过借住在那里。李书城为同盟会 元老,曾任孙中山的总统府顾问,彼时在外省做大官,得 以有此住房条件。他的声望地位,使巡捕、包打听不敢轻 举妄动,在这里召开会议,相对比较安全,何况这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