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0.10
折扣购买: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ISBN: 9787802196759
鲍鹏山,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大中文系,曾任教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现供职于上海电视大学。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以尽量感性的文字把研究所得发表出来。出版相关著作数部。作品被选人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经历:安徽、青海、上海。 身份:农民、学生、教师。 生涯:种田、读书、教书。
孔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是极受尊重和推崇的。他是道统的象 征,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文化核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国人的心 中都有一个孔子在,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灵密码。可以说,在空间上,他 是无远弗届的;在时间上,他又是无时不在的。 但是,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 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第一次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是20世 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 判和声讨的对象。 这当然都有一些现实的原因。 我们知道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80年的时间,我 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屈辱。我们打不过英国,打不过英法 联军,还打不过日本,更没打过八国联军。一个民族在八十多年里,所有的 对外战争大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对一个民族心理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这种 伤害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愈合。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从鸦片战争失败到巴黎 和会被出卖,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世界面前,我们 总是失败的?最后我们发现,在文化上,我们是落后的。于是我们把这一切 都怪罪于孔子的身上,就喊出了一个非常严厉的口号,叫“打倒孔家店”。 其实,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文化,汇同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共 同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保证了中华民族领先世界至少二千多年 (以明代万历年间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孔子本人的奇迹;是中华 文化伟大的证明,也是孔子伟大的证明。这一点,谁也无法否定。 第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中黑暗部分的指证和批判,比如“吃 人的礼教”、“奴隶道德”、“三纲五常”等等,其实并不是孔子的思想, 甚至是孔子非常警惕和严厉抵制的思想。也就是说,“孔家店”里摆放的, 并不都是孔子的东西,甚至是孔子不喜欢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四 ”先贤们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实际上只是把孔子当成一个“文化箭垛” ,是传播学的需要,因为这样的口号直接、生动、形象,直接付诸于人们的 感觉,让普通人都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孔子实际上是为那些文化史上的 黑暗部分背了罪名而已。因此,“打倒孔家店”,并不能简单理解成“打倒 孔子”。 可怕的是,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我们遭受的创伤,一直不能愈 合。这样巨大的、没有愈合的创伤,一方面使我们不能从容地面对外面的世 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不能平静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这两方面,我 们都有一些极端的情绪。 现在,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认识孔子,评价孔子。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 评价我们的传统文化。 毋庸讳言,孔子并不是神,他有不足,他的思想也当然会有局限。但这 并不能影响孔子的伟大。 事实上,孔子是两样人:圣人和凡人。 他是圣人,他伟大,他是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 他是凡人,他平凡,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 七情六欲。 所以,我们看孔子,也要带着两颗心:恭敬心和平常心。 然后,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可敬的孔子,我们还能看到可爱的孔子。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两颗心,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去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孔子。看看他的可敬,看看他的可爱,看看一个凡人 如何成为圣人,再看看一个圣人其实还是一个可亲可近的凡人。 首先,我们还得遵照一般的规则,先了解一下孔子的家世。我们来看看 孔子这样一个民族的灵魂式的人物,他有着什么样的家族,这个家族又有着 哪些荣耀和耻辱。 我们知道,孔子是一生服膺和推崇周王朝文化的。他自己曾经明确地说 :“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后制定出来的,多么丰富多彩呀! 我是赞成周朝的。” 直到晚年,他还为自己很久没有梦见周公姬旦而恐惧。 孔子感觉自己老了!好久好久啊!他没再梦见周公了。 孔子所尊崇并发誓恢复的周礼,就是周公制定的;周朝礼乐文化的开创 者,就是周公;孔子的思想,就来源于周公旦的礼乐制度。他终身崇拜的人 物,也是周公以及周文王、周武王。所以,孔子一生服膺周公,一生要推行 周公之道。但从青年至壮年,从壮年至衰老,孔子周游列国,颠沛风尘,处 处碰壁,壮志难酬。到了两鬓霜白,他不禁慨然长叹:“我老了!周公也不 再人梦了!”失败的感觉重重地击倒了他。 这句感慨,也告诉我们,他平时一定是经常梦见周公的,不然他不会有 这样的比较,并有老冉冉其将至的伤感。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从未见过面的 古人,竟然常常在梦中相见,这不是一般的感情。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周朝礼乐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和鼓吹者,在他的弥留 之际,却告诉来看望他的学生:他是殷人。 鲁哀公十六年阴历二月初四,73岁的孔子病势沉重,子贡匆忙赶来。发 现老师拄着拐杖在门前行。孔子见子贡来,告诉子贡说:“夏人停丧在厅堂 的东阶,周人停丧在西阶,殷人停丧在厅堂的两根柱子间。昨晚,我梦见我 坐在两根柱子中间,我要死了,我的祖先是殷人啊。”(《史记·孔子世家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孔子为什么说他是殷人的后代呢?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