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29.00
折扣价: 83.90
折扣购买: 在风暴中心:冰岛的崩溃和惊人的复苏
ISBN: 9787521755282
挪威经济学家,1990—1994年担任挪威财政部副大臣,参与处理挪威银行业和货币危机,后来加入麦肯锡公司担任企业战略咨询师。2009年冰岛金融风暴中,受命担任冰岛央行署理行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领导一家独立中央银行的非本国公民。署理冰岛央行期间,他领导了冰岛银行重组协调委员会。这使得他可以用独特的内部视角来观察冰岛、冰岛居民和冰岛机构,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运行。如今他在多家国际公司担任董事会职务。
空降在金融风暴的中心地带 若将冰岛三大银行在三天之内的连环违约算作一次,这就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第三大的债务违约事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小国的小城里。 即使分开独立看待,这三个违约事件也都是大规模违约。2008年10月某个星期的星期二和星期四,冰岛最大的两家银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和克伊普辛银行(Kaupthing)分别发生了债务违约,立即跻身史上十大违约事件。这两起违约的规模都超过了臭名昭著的安然事件,其中克伊普辛银行的违约甚至超过了华盛顿互惠银行的违约规模。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家银行——冰岛国民银行(Landsbanki),其违约规模居于前两家银行之间。2008年是金融危机的高峰年,冰岛占了全球七大金融机构债务违约事件中的三个。 2009年2月穆迪的报告《1920—2008年的企业违约和回收率》对冰岛做出了违约评级。这篇报告根据“违约价值”,即违约债务的价值,对违约进行排名。 2009年2月初的一天,我当时还在奥斯陆,正站在挪威国王哈康七世街和奥拉夫五世街的交叉口,突然我的手机响了。短信里说让我给挪威财政部秘书长托雷·埃里克森(Tore Eriksen)回个电话。 他问了我一个“小问题”:“我们可以任命你做冰岛央行的新行长吗?” 跟大多数挪威人一样,我对冰岛和冰岛人民有着深深的敬佩之情。他们勤恳努力,挪威人也十分亲近冰岛人,觉得都是一家人。1 000年前,冰岛的维京人出海远航,历经千辛,寻找新机遇。冰岛人是坚韧的,在这一点上挪威人不如他们。 托雷记得,我最开始陷入了沉默。 但后来他得到了我的答案:“人生苦短,此等要求不容我拒绝。” 当时我在麦肯锡公司担任高级合伙人。答应了托雷后,我去向两位同事寻求建议。一位同事听到后,马上就赞同了我的决定;另一位则表示反对,他看到的都是风险。 我那本2009年的笔记本已经落灰了,纸张也泛黄了,但仍然可以从中找到当时对话的笔记。有一页纸上标有日期:2009年2月10日。次页的页首标注了三个关键词:“舞台上的小丑”“替补角色”,以及最严重的一个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往后翻,是我给住在丹麦的冰岛同事的通话笔记。这里标注的关键词则是:“或有影响力”“或有帮助”“天赐良机”。 但是,这一页也有警告的词语:“可能会惹来非议”。还有一些忠告:“离这个过渡期远点”。 说这些话的人正是冰岛人,他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 我头脑中闪过了1 000种想法,有关于风险的、关于可能发生的事、关于我的角色、关于我即将离开的生活以及关于我可能产生的影响力。思绪万千,我抓住了一个要点:为改变深陷危机的邻国而掌舵的兴奋感! 我决意坚守决定。 我打电话给当时麦肯锡的全球董事总经理伊恩·戴维斯(Ian Davis),一个很有原则的人。 他给我的答案很明确:“如此重任,肯定是要答应的。作为麦肯锡的合伙人,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接受任务。” 他又热情地说:“我支持你,110%。” 然后他停顿了一下,沉默了片刻。 接着说:“会有一些突然。” 他再次沉默了。 “你需要现在就离开麦肯锡。 “你得卖掉股份,切断所有和麦肯锡的关联。无论是真实存在的利益冲突,还是外界观感上的,一律都必须避免。 “而且我们会立即给你安排一个风险小组。他们的任务是管理过渡期以及与你的任命有关的风险。” 我想,这么做没错。 未来几个月里,27家曾向冰岛银行提供贷款的国际银行都会向法庭起诉,它们会要求索赔,而一部分的责难也会指向我。这27家银行大多来自奥地利和德国,还有一些来自埃及、日本、卢森堡、挪威、瑞士、中国和英国。 27家银行的诉讼指的是与冰银和雷克雅未克储蓄银行有关的一个地区法院案件。 是的,我工作事项的优先次序必须非常清晰。我的任务是帮助解决冰岛面临的挑战,不惜一切代价。 自2007年5月开始执政的一届冰岛政府于2009年2月1日解散了,2008年10月的经济崩溃之后,冰岛每天都有无休止的抗议活动,延续数月。示威者狠狠地敲着银行的铁闸,但也没有敲走从2005年起就任职的央行行长。现今和平的冰岛已看不到保镖这个职业,但当时,安保公司可是生意兴隆。 那位央行行长上任的第一天,新一届冰岛政府就要求他自行辞职。他拒绝了两次,并重申了央行行长职位的独立性。 然而,新政府有一个撒手锏:提议修改监管央行的法律,而政府也确实这样做了。此前法律规定,冰岛央行应该有三名行长,其中一名是董事长。修改过后的法律则规定,冰岛央行将只有一名行长,且人选必须是一个经济学家。而时任冰岛央行行长是一名律师,他在新法通过的当日就离开了央行大楼。 冰岛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然而,对署理行长的任命必须在一夜之间完成,这可不是大变活人啊。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外国人先顶上此职。只有这样,现任央行行长无法寻求连任,冰岛政府才可以稳健地通过既定程序选出一名常任央行行长。 在寻找候选人的过程中,冰岛财政部长给他的挪威同行打了电话。 “你能不能为我们提议一名央行署理行长人选?”冰岛财政部长问道。 “我们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托雷·埃里克森回忆道,“但后来他又再次提出了这个要求。” 我正好符合经济学家的要求。此外,作为挪威财政部前副大臣,我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致力于挪威的宏观经济、货币和银行危机,是少数高层团队成员之一。 显然,财政部某人抽屉里的人员名单上有我的名字。另外,也许他们认为我没有复杂的背景,因为我在政府内部没有公职或连带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任务最终全面失败,我也不会给挪威带来任何责任。 从另一个角度看,外界不会把我出任冰岛央行行长解读成挪威和冰岛已牢牢绑定,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两国携手对抗欧盟。自1993年冰岛、挪威和列支敦士登与欧盟签订合作协议以来,这次金融鏖战是最险恶的一役。 除了大学时期的一份暑期实习,我从未在央行工作过。而现在,我将成为自大萧条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的央行行长。 时任挪威央行行长斯韦恩·耶德雷姆(Svein Gjedrem)为我安排了一个央行管理的速成课程。他和国际部的奥登·格伦(Audun Gronn)负责安排我的培训。 第一课是执行货币政策的实操细节,换句话说,如何运行设定利率的程序。我受宠若惊,但也有点儿窒息感。毕竟,我们在冰岛要处理的工作实在太多,不太可能像在挪威一样,每个利率决策都召开26次会议。第二课是流动性管理,这主要是弄清楚需要向经济注入多少货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除了这些,我们还进行了关于宏观经济、政府债务、货币和银行的讨论。 我要求建立一个可供调配的、由经济学家组成的“特警队”。供我遇到困难时,可以调动这个团队,获得支持。于是“特警队”成立了,奥登担任“特警队”的队长。对他这位经济学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角色。 幸运的是,最终没有出现需要我拨打“报警电话”的情况。事实上,我加入冰岛央行之时,已经具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业务能力。 我只给耶德雷姆打过一次电话,为了问他:我是不是已经疯了? 在央行的课程结束后,我回家翻出了关于货币理论的旧课本,这门课是我25年前在大学里最喜欢的课程,我当时也拿到了最好的成绩。 这里我想给在学经济学的同学一个提醒:你应该好好上课。因为有一天,你有可能接到一个来自遥远国家的电话。 冰岛议会通过法律修订后,我的任命才能生效。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也可能随时发生。因此,我也必须随时保持待命状态,于是我跳上了前往雷克雅未克的飞机。 后来有人说我当时是躲在一家酒店里等待任命的,但其实不是。我为什么要“躲”呢?这里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任何人。 我就这么大大咧咧地走在街上。 雷克雅未克的冰岛议会前的示威活动。 图片来源:哈尔多·科尔贝因(Halldór Kolbeins),法新社,挪威通讯社。 即使是在冬日严寒里,每周六示威者都会在雷克雅未克市中心的冰岛议会大门前集会。人群中,有一个冰岛人叫古德蒙杜尔·托尔,他是个农民,也是个旅馆老板。他说他受够了那些贪婪的银行家,受够了语焉不详的金融产品风险披露,受够了半遮半掩的编故事和粉饰,也受够了没有人承担任何责任。 他破产了,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感到恐惧。 他带上了锅碗瓢盆,到雷克雅未克去抗议。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走上街头。 像全体冰岛人民一样,托尔被卷进了一场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危机中。危机的后果是令人痛苦的,也是长期的。托尔强壮、高大、执着,但面对暴风骤雨,即使他有着经历北大西洋千年磨砺的冰岛人的坚定意志,也只能发出叹息。 我观摩了一些针对银行家、政客和央行行长的抗议活动,还在现场问了几个问题。尽管局势紧张,我遇到的示威者还是很友好。这也难怪,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好奇发问的挪威人其实是未来的冰岛央行行长。 我还去了雷克雅未克大学的图书馆,拿起了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书,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重读它们。我想或许图书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有人对货币政策突发兴趣呢?虽然他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遗憾的是,我即将面临的大多数挑战,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涉及,解决方案就更别提了。 1.后疫情时代,经济如何重回增长轨道,金融系统如何恢复稳定,冰岛走出债务泥淖、迅速实现复苏的经验,对于我们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冰岛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位于欧洲第六位。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却使冰岛成为最大受害者。冰岛三大系统性银行相继倒闭,冰岛克朗遭遇重创,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失业率飙升,整个国家濒临破产。虽然受创最深,冰岛却复苏最快,金融系统很快恢复稳定,成为第一个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援计划的国家。冰岛实施了哪些政策和工具? 对于银行重组和经济复苏,冰岛提供了哪些经验?本书对此做了细致入微的阐释。同时,对于危机的缘起,危机爆发之前有哪些信号?巨大的风险是如何积累起来的?谁该对此承担责任?本书做出了深刻反思。这些对于动荡之下的经济重建和金融系统恢复稳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 在冰岛危机时执掌央行,以亲历者视角和宏观视角,生动还原冰岛危机的前兆、爆发过程、紧急措施与经济复苏进程。 作者是挪威经济学家, 2009年冰岛金融风暴中,空降冰岛,担任央行署理行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领导一家独立中央银行的非本国公民。署理央行期间,他领导了冰岛银行重组协调委员会。这使得他可以用独特的内部视角来观察冰岛、冰岛居民和冰岛机构,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运行。在本书中,他采访在监管机构、央行、财政部等任职的人员,以及企业家、分析师、学者等近百名相关人士,用纪实手法书写了冰岛怎样从一个严重的金融危机重灾区,迅速摆脱困境、重振雄风的传奇。在此过程中,作者提供了大量令人震惊的财政金融细节,涵盖了冰岛政府和金融界仁人志士面对危难的真知灼见、勇气和果敢,以及对英美金融霸权的批判,对于经济重建过程中实施的金融工具也做了细致入微的阐释,生动可读,令人不忍释卷。 3.帮助普通人理解大形势,在黑天鹅频出的时代抵御风险,守住财富,捕捉新机遇。 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害涵盖所有领域,会冲击到每一个人。对于普通人来说,金融危机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应对并抵御风险?本书有一个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托尔”,作者透过普通人托尔的视角,利用生动的财政金融细节和翔实的经济数据,描述了普通人的生活在危机前前夕、危机期间、危机之后受到的影响,以及在经济重建中的努力,让读者对此有直观地感受。虽然这本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作者对于金融事件的分析描述全面客观,通俗易懂,在当下的经济不确定时代,可以帮助我们读懂经济传导机制,理解形势,抵御风险,捕捉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