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术/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

韬晦术/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
作者: (明)杨慎|译者:杨明刚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韬晦术/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
ISBN: 9787546110219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正德年间状元,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为官后因年轻气盛、禀性刚直,在**的“撼门事件”中,险些惹下杀身之祸:后发愤研究韬晦之术,得以颐养天年,并有此奇书流传于世。

内容简介

[原文]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 之情,毕陈于前。” [译文] 苏东坡说:“古代圣人要做一件大事时,一定要先置身暗处观察明亮处 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别人的举动。这样,所有人的 内夕卜情形就都真实地展现在自己眼前了。” [事典]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即位伊始,便*到内外的瞩目,因为他的祖父、 父亲两代国王都很有作为。楚国上下希望他能继承父、祖遗志,开疆拓土, 使楚国*加强盛。而邻近的小国则是战战兢兢,危不自安,甚至连中原的大 国秦国、晋国也密切注意楚国的动向。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楚庄王即位后,根本不理国政,每*里不是在宫中 听音乐,饮美酒,与妃婢们**作乐,便是率领卫士去深山大泽打猎,一副 标准的酒色荒淫国王的形象。 楚国的大臣们自然不甘心楚国前两代国王奋斗的成果就此毁灭,纷纷入 宫劝谏。楚庄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后来听得烦了,他干脆在王宫外立一 道牌子,上写:敢人谏者死。严令之下,楚国的大臣们大概觉得还是保命要 紧,真的没人敢再劝谏了。 楚庄王*以继夜,荒淫不已,一连持续了三年。国王不理朝政,下面自 然乱作一团,权臣们借机树*争权;谄谀小人们则逢迎拍马,捞取官职;贪 官们*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楚国的政治一下子陷人了混乱无序的状态, 而忠臣贤良只有扼腕叹息的份了。 楚国的大夫伍举实在忍不住了。他决定人宫进谏,不过他也不愿意拿自 己的头往刀刃上撞,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他人宫见到楚庄王时,楚庄王正左搂郑姬,右拥越女,一边喝着美酒, 一边听歌女们奏乐。见到伍举,楚庄王问道:“大夫是想喝美酒,还是要听 音乐?” 伍举笑道:“臣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而是听人们说大王智慧过 人,所以想请大王猜个谜语。” 楚庄王知道伍举是要借机进谏,但既然伍举没明说,自己也不必点破。 伍举说道:“在楚国的一座高山上,停落着一只大鸟。它羽毛五彩缤纷,异 常华丽,可是三年来它既不呜叫,也不飞走,臣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楚庄王沉思片刻,说道:“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鸣,是在积 蓄自己的力量;三年不飞,是在等待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去吧,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解释后异常兴奋,他出宫后告诉自己的好友、同是楚 国大夫的苏从:看来国王是很有头脑的人,他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一个 沉溺酒色的荒淫君主,看来楚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丝毫起色,反而*加荒淫了。苏从感到 *了骗,他全无顾忌,舍身直闯王宫,直言进谏:“您身为国君,不理国政 ,只知道享*声色犬马之乐,却不知道乐在眼前,忧在不远,不久就会民众 叛于内,大国*于外,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拔出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尖,厉声叱道:“大夫不知 道寡人的禁令吗?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凛然正色道:“假如我的死能让君王悔悟,能让楚国富强,我的死 就是值得的。” 楚庄王看了苏从半晌,忽然扔下长剑,双手抱住苏从,感慨道:“我等 的就是大夫这样忠于**、不怕死的栋梁。”他挥手斥退乐工舞女,与苏从 谈论起楚国的政务来。苏从这才惊异地发现:国王对**上下的了解比自己 还要多。 楚庄王随后发布一系列政令,把那些权臣政客、谄谀小人、贪官和不称 职的官员该杀的杀,该罢职的罢职,把那些像伍举、苏从一样忠于**、有 才能、刚直不阿的人提拔上来。一番洗涤振刷后,楚国的政治一下子从贪浊 混乱变得清明而富有活力。 楚庄王待**基础巩固后,不仅继续开疆拓土,平定了周围附属小国的 背叛,而且挺进中原,夺得了霸主地位,成为历****的“春秋五霸”之 一。 [释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则成语典故是尽人皆知的,然而它的深刻内 涵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楚庄王即位时,楚国的情况表面上看来不错,但实际上却有隐忧,那就 是:权臣夺利,小人充斥,群臣良莠不齐,忠奸难辨。楚庄王为了消除腹心 隐患,从而登上中原霸主的地位,采取了异乎寻常的隐晦手段:他把自己装 扮成一个荒淫君主的形象,不仅解除了周围**对自己的戒心,*消除了群 臣的顾忌,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手段,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在苦等三 年、摸清了所有的情况后,楚庄王猝然施展霹雳手段,将楚国政治振刷一新 ,从而达到“大乱然后大治”的目的。而楚国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摆脱 了*人鄙夷的“蛮夷小国”的地位,而且能雄霸中原,根基正在于此。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