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明月亲情(徐凤翔回忆录)

晓风明月亲情(徐凤翔回忆录)
作者: 徐凤翔|责编:曾韬荔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晓风明月亲情(徐凤翔回忆录)
ISBN: 9787550735644

作者简介

徐凤翔,女,1931年出生,江苏丹阳人。森林生态、高原生态学家,西藏农牧学院教授,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创始人、第一任所长,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创始人、第一任所长。被藏族同胞亲切称为“辛娜卓嘎”,意为“森林女神”。

内容简介

记得几年前,与“绿家园 ”的友人登上长江南岸的“北 固亭”,我被邀请讲山川形 胜。真是江天一色,两岸旷 野宁静。“何处望神州?满 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 流!”诗人辛弃疾的名句涌 动于心,幼年时期的回忆在 我的脑海中更加鲜明起来。 1937年正是全面抗战爆 发前夕,民众到处逃难,各 家父母忧心忡忡。为儿女着 急,尤其是有适婚年龄的女 儿,尽快安排婚嫁是一件大 事。记得那时丹阳一位亲友 家办喜事,宽敞的厅堂前摆 放着几件洋鼓、洋号。不足 六岁的我是个“傻大胆”的小 女孩,被他们安排跳个舞来 增加喜庆的气氛。我就随着 鼓点声,伴着乐曲,边跳边 唱:“太阳出来渐渐高。姐 姐拿棒打樱桃。人太小,树 太高,脱了鞋子上树梢。走 路带狗你别笑。我家弟弟要 樱桃。”这既活跃了气氛, 又讨了喜气——早生“贵子” 。众人开心地起哄,一遍不 够再来一遍!那时的我,真 可谓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 ! 越江避难情景永记 随着日寇铁蹄的逼近, 山河破碎的祖国,到处兵荒 马乱。避难的人流席卷着江 南大地,我们也是其中的一 粟。我们一家从丹阳小镇过 江奔向苏北扬州郊野。当时 渡江的隋景我还有依稀的印 象:灰蒙蒙的天空下。慌乱 的人群,争相拥挤着登船。 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 声、人们的哀怨声交织。 我在比我大十多岁的姐 姐的背上,从盖头布下,向 外张望:看到父亲搀扶着怀 孕的母亲,看到在镇江木材 厂当会计的姨父带着一家人 来和我们会合,他头上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