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窗(十九桩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

风雨同窗(十九桩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
作者: 丁东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5.55
折扣购买: 风雨同窗(十九桩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
ISBN: 978750084972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发言时,他的脸上始终凝集着深思的神情,他的语调诚恳而富于感 染力。发言结束后,寝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我心中有一种深深的感 动。打动我的与其说是他发言的内容,不如说是由声音、神情、说话方式 造成的整个氛围。当时我并不真正理解他的话,我相信别人更是如此,在 座的还没有人想到要自己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因而对他的问题和 苦恼都是隔膜的。然而,正因为如此,我格外鲜明地感觉到,眼前的这个 人属于一种我未尝见过的人的类型,其特征是对于思想的认真和诚实,既 不愿盲从,也不愿自欺欺人。这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精神性的人。 后来通过交谈,我知道了世英的大致经历。他中学上的是北京有名的 干部子女学校一零一中学,在学校里,他一直是三好学生、模范共青团员 ,被誉为高干子弟的表率。同级不同班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张东荪的孙子 张鹤慈,另一个是将门之子孙经武,因为思想反动受批判,而世英扮演的 是批判会上主将的角色。但是,到快毕业时,他开始反省自己,进而否定 了自己的过去,从此与这两人有了密切来往。离开一零一中后,他进外交 学院上学,因为思想问题而不能在这所政治性很强的学校继续读下去,休 学一段时间,然后转学到了北大。 进入北大后,世英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精神平静时期。他在入学讨论会 上的发言表明,他试图调整自己的方向,尽量与主流思想靠拢。可是,这 一努力并不成功。时过不久,他的业已觉醒的思想者本能不再能忍受当时 的政治和教育环境,冲突在所难免,内心十分痛苦。从第二学期初开始, 张鹤慈和孙经武经常在我们寝室的门口出现了。1963年5月,东窗事发,他 们三人被捕。世英没有上完一年级,就离开了北大。 刚开学时,世英总和一个名叫李建智的同学在一起,李也是一零一中 毕业的,喜欢画画,他们俩经常携着画夹到校园里互画人像素描。不多天 ,李因查出肺结核休学,我顶替了他的空缺。世英是一个离不开朋友的人 ,他显然喜欢我,而我又深深地被他吸引。只要他在学校里,我们几乎形 影不离。我们住同一寝室,早晨一同漱洗,一同上食堂。去教室上课,往 返路上,他骑自行车,我就坐在后座上。我们还常常一同逃课,躲在寝室 里看书或闲聊。晚上熄灯后,我们会在盥洗室里逗留一会儿,他压低嗓音 向我发表各种感想。他对我基本上无话不谈,后来成立X以后,他以及张、 孙写的作品,他也都拿给我看。因此,对于导致他后来惨死的那个X小团体 的情况,我可以算是一个相当知情的人。 在语文课的一篇作文里,世英写道:“我什么话都对周国平说,不知 道这是因为他小,还是因为他能理解人。”语文老师在“因为他小”旁边 打了一个问号,批道:“小怎么是理由呢?”他有所不知,其实小还真是 一个原因。我是全年级年龄最小的,而且样子比年龄又小许多,进大学后 仍在长个儿,临毕业还常被人误当做中学生。有一回,我进一家旧书店挑 了几本书,付款时,收款的老头好奇地问我是哪个中学的,突然瞥见我的 校徽,立刻叫起来:“快看,这么小就上北大了,还买这么多书!”正在 架前挑书的几个女中学生都回头看我,使我既害羞又得意。世英对我的喜 欢的确有怜小的因素,跟张、孙谈到我时总把我昵称作小家伙。其实,所 谓“能理解人”也和小有关,因为小,不通世故,心地单纯,又敏于感受 ,因此在全班同学为求政治上的进步而与世英拉开距离时,我独能对他怀 着同情的理解。不过,真正说来,我是崇拜世英的,这是一个少年对一个 富有魅力的青年的情不自禁的崇拜。他比我大三岁,现在想来,当时也只 是一个二十岁的大孩子而已,但在那时的我眼里就算一个大人了。他的外 表就非常帅,身高一米七八的个儿,体格匀称结实,一张轮廓分明极具个 性的脸,很像一张照片中的青年马雅可夫斯基,经常穿一件中式对襟布褂 ,风度既朴素又与众不同。当然,更令我折服的是他的精神素质,除了思 想上的真诚之外,他又是一个极善良的人,对朋友一片赤忱,热情奔放, 并且富有幽默感,顽皮而善于说俏皮话。我是在最容易崇拜一个人的时候 遇见他的,然而,即使在已经度过了大半生的今天,我仍然敢说,他是我 今生今世遇见的最具人性魅力的一个人。P7-8